千载含情,悠悠汴河之美;流光溢彩,宿城夜景之美;绿水青山,生态文明之美;赏心悦目,花木繁茂之美;歌舞曼妙,娱乐休闲之美;书香致远,文化传承之美;以德润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宿州好人”、“埇桥好人”、“道德模范”为精神文明之大美矣。宜居宜业宜游,亦画亦歌亦诗。天行健,地势坤,真善美,大气象,埇桥风景,文明创建。
建文明宿州城,做文明埇桥人。辉煌成就,期待如椽之笔“史记”,时代好人,应予倾情倾力“史书”。“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区”、“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特殊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的获得,全国“文明村”、省市区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不断涌现,“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考核成绩优异连续获奖,是埇桥大地创建成就的缩影;6名“中国好人”、12名“安徽好人”、45名“宿州好人”、250多名“埇桥好人”、52名区级 “优秀环卫工人”及省级“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典型、市级“十佳志愿者”的不断增加,是埇桥儿女时代好人的剪影;李彦作为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出席全国先进事迹报告会。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文明涵化于社会生活深处,落脚在公民的一言一行。回眸创建历程,滚石上山,坎坷艰辛。只有“严”和“实”才能“深”和“细”,只有拿出新思路才能开拓新出路。建立创建指挥部定期调度机制、创新督查监督制度、健全创建工作网络化管理制度,使文明创建细化、实化、常态化、长效化。靠前指挥,纵深推进,直面痛点难点,勇于担当碰硬。身子沉下去,办法跟上来,把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公厕管理、违建控制等“最大的变量”转化成“最大的正能量”。文明创建补短板,补出了埇桥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五千年价值重光,继往开来;廿四字精神激振,抑浊扬清。把志愿服务、家风家训、邻里守望、孝道文化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推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逐步涵养传递着爱与善的自觉,不断激发着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思想,使市民文明素质得以提升。清正廉洁、正义公平;豁达包容,化解纷争;车厢让座,荡漾春风;扶危济困,自觉行动;遵守规则,红灯就停;清扫垃圾,虽苦犹荣……好人上榜、好人上墙。国事家事个人事,都是齐心协力创建事;风声雨声话语声,均为同频共振文明声。
聚焦当下,定格瞬间;记录社会,留住历史;捕捉精彩,创造大美,被摄影家凝聚在镜头里。 “把文明镌刻在埇桥大地摄影展”,从 “时代好人”、“追新逐绿”、“美丽乡村”、“强基固本”、“文化润人”“志愿服务”6个方面,展示了埇桥文明创建的实践和硕果。虽非高超绝妙之佳品,却是把埇桥的文明创建,由最初的问号拉成了今日之感叹号的真实写照。
文明创建,久久为功。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干部群众尽力向问题“叫板”,让百姓叫好。聚焦于“小”,积小成为大成。文明梦共圆,富强而不失安详,唯美而不失淳朴,婉约而不失大度,高雅而不失通俗,热情而不失真诚,养文明正气,引万众归心。这就是埇桥文明创建的新境界、新画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宫石)大雨天雨刮器突然失灵,电动车窗也关不上,怎样避免这些“不靠谱”的问题?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的安徽省汽车电子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研发团队,专门解决这些“小毛病”。近...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