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改造传统粮食生产流程
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蒋宗来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依靠现代农机走上了致富路。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购机补贴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农民对农机需求逐步扩大,农机市场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活。
近日,记者在中联重科谷王烘干机生产基地看到,一台台烘干机设备零部件被打包后整齐堆放在厂房前,被随后赶来的工人装车运往全国各地,月销量超过500台。
为了满足水稻、玉米等作物高效、高品质的烘干需求,中联重科推出高温连续式烘干塔、低温循环式烘干机、经济作物烘干机等高效、节能、环保型烘干设备,并致力于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烘干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满足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等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烘干需求。今年还对谷王DC150、DC300烘干机进行升级,关键零部件采用优质新型材料,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
“烘干机的意义在于,粮食在田间地头就可以直接入库,减少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大量人力消耗,同时还解决了马路晒粮的问题。”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与传统粮食晾晒方式相比,使用烘干机技术可以保证粮食“不落地”,避免在粮食转移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和损失,既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又提高了粮食品质,实现了对传统粮食生产流程上的再造。
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认为,粮食烘干与丰产丰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依托粮食烘干技术,中国农业有望告别“靠天吃饭”时代,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丰产丰收,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下,其意义不容小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
市场发展迅猛
“短板”亟待补齐
当前,尽管烘干机市场发展迅猛,但也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情况。不少受访人士认为,目前仍有几大因素制约了烘干机产业的发展。比如,很多用户囿于传统思维,尚未意识到烘干机的重要性;用地受限情况比较突出,土地审批需要进一步加快,等等。
另外,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但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比较大,不少用户呼吁国家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农民投资购买烘干机设备,动辄需要100多万,这对很多农民而言都不是个小数目,他们面临的资金周转压力较大。”中联重科谷王烘干机皖南区域负责人范骏感慨。
虽然蒋宗来的烘干机生意越做越大,但最让他耿耿于怀的还是电力供应不足。“农忙时,常常电不够用,电压也不足,跳闸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不过,尽管面临一些难题,蒋宗来仍信心十足,他打算再购买10台烘干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转自10月17日新华网)
新闻推荐
《芜湖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获批芜湖市新一轮港口规划开始实施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记者日前从市港航管理局了解到,《芜湖港总体规划(-年)》获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标志着芜湖新一轮港口规划开始实施。芜湖港规划港口岸线.9公里,其中长江干线规划港口岸...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