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旻
食品药品安全这些年一直是社会热门话题,吃得放心、安全用药,关系的是民生安康,体现的是生活保障。在积极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市过程中,如何发挥好监管作用,尤其是补上传统监管中的“短板”,芜湖市在实践中摸索,自成特色,更把食品药品监管的视线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
杜绝监管“盲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省内率先开展市、县、乡三级事权划分,根据食品药品单位规模大小、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低和监管专业化程度,将全市食品药品单位总体划分为Ⅰ、Ⅱ两大类,Ⅰ类主要由乡级监管,Ⅱ类主要由县级监管,市级则重点监管Ⅱ类中专业性强风险高的单位,并对县乡两级进行监督抽查。
2015年,芜湖市在现场检查量化分级基础上,试点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研究提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五要素”,即产品品种(业态)、企业管控水平、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状况、企业违法违规情况等风险要素,并初步形成食品药品单位风险分级管理方法。
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七天双公示”,市食药监局主动公开食品药品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结果,主动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真正做到全程公开,也为芜湖市食品药品风险分级和信用分级打下坚实基础。
在不改变监管部门法定职权、责任的前提下,公开招聘138名专职“网格员”,配合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所执法人员进行隐患排查、信息上报,排查出的问题即时上报监管平台,由各级各监管部门依职权进行分类处理。
为扩大民生投入,芜湖市将“以奖代补”列入《芜湖市创建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实施方案》,从2014年开始,每个县区年均投入100万元示范创建及“一大三小”专项整治,全市10个县区(开发区)均制定了本地“一大三小”整治“以奖代补”标准和方案,2015年整治完成的“一大三小”单位奖补资金已兑现到位。
监管也“接地气”
芜湖市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全面实施现场检查量化分级。从繁杂的食品药品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标准规范中,遴选出决定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以表格形式提供给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检查结果一律量化评分,并根据得分高低进行动态评级和年度分级。
市食药监部门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大市场、小作坊、小餐饮、小医疗机构药房作为整治的重点,连续多年持之以恒地进行整顿规范,并从中总结提炼整治要诀。
芜湖市将食品药品各项日常监督检查、跟踪检查、监督抽查全部纳入“双随机”检查目录,同时结合“三查三单”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对县区(开发区)及乡镇街道(中心)的联合抽查,巡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督查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制发问题清单,并将抽查情况计入县区(开发区)年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
在监管机制逐步完善的同时,芜湖市监管能力得到长足提升。市食药监整合市及市辖区食品药品检(监)测能力,重点建设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积极发展雨耕山等社会第三方检验机构;整合县级食品药品检验资源,重点建设无为、南陵两个县级检验所,无为重点发展食用农产品检测,南陵重点发展大米检测;全面推进乡镇社区食品快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58个基层所食品检验室和88个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品快检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乐燕)日前,安徽省高校国学联合会社团发展研讨会启动仪式暨安师大第三届民俗文化进校园·缂丝团扇展在安师大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东门广场举行。据悉,此次活动由安徽省高校国学联合会主办...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