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原意是表达出一种“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学习进取精神;然而如今,对于相当一部分老人来说,这句话有了新的含义:到老还要“学习”——为了辅导孙辈。很多时候,这些老人除了要在生活上做孙辈的“保姆”,还要在学习上做他们的“辅导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老人说,子女工作太忙无暇顾及,所以只得由自己承担起“隔代教育”的责任。
调查中过半老人要辅导孙辈学习,多因子女太忙没时间管;不少人直呼“搞不定”,有的为此还特地学习上网“找答案”
人物故事
匆匆洗完衣服,连忙赶到校门口接孙辈放学;回到家,烧好一桌饭菜,吃完后又要“盯”着孙辈写作业;碰到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又要随时做好变身“家庭教师”的准备……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孙辈的教育问题操心,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有的为了辅导孙辈,甚至上网自学。
案例
1
知识和能力都有限辅导孙辈力不从心
人物:刘大爷,71岁孙辈:刚上初一情况:以前还能辅导一二,现在力不从心,希望孩子父母接手
“我家的大外孙女今年刚上初一,之前上小学的时候,都是我辅导她的课后作业,现在有些力不从心了。”今年71岁的刘宗贤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大外孙女在上小学的时候,他还能勉强“搞定”辅导工作;可现在的题目太难了,老人压根不会,更多的只能照顾照顾外孙女的生活起居。
对于辅导孙辈写作业,刘大爷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孩子小的时候自主学习能力是很差的,这时候,大人在旁进行一定的“指点”,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这个职责最好是由他们的父母来承担,而作为爷爷辈,一方面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有时候可能还会讲错题目误导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得不到他们的教育,会缺乏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学习也提不上来。“小女儿家的孩子之前上小学的时候,也是在我这边的,现在上初中了,他的爸妈意识到我知识能力有限,所以把孩子接回家了,由他们自己来教育。”
“现在大外孙女从学校回来,我只能督促她赶紧完成作业,至于完成的质量如何,我也不知道。”刘大爷说,由于孩子的父母平时上班都比较忙,也没时间辅导她学习,所以老两口就安排孩子上一些辅导班,以免成绩下降。刘大爷总结说,孩子的学习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当然,如果老人有能力辅导的话更好。
案例
2为了辅导孙子学习爷爷学会上网搜题
人物:宋大爷孙辈:小学四年级情况:遇到不会的题就上网搜答案再教孙子,但也有“副作用”
宋文博大爷家的孙子今年9岁了,在读小学四年级。在辅导孙子学习的过程中,宋大爷也遇到了难题。“之前在他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对于他的辅导,我还是游刃有余的;可随着年级的增长,渐渐地,我已经没能力辅导他了。”宋大爷说,可即便如此,孩子的父母上班忙,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放羊式”成长,好在自己之前是做会计的,电脑知识还是有点基础的,“就这样,我慢慢地摸索,通过搜索引擎上网找作业的答案。”
宋大爷举例说,在孩子的语文作业中,经常会要求模仿写个排比句,或者成语接龙之类的,遇到这种自己不会的题目,他就会上网输入关键字,然后出现一堆答案,再找出适合的给孙子讲解。“我还学会了如何在网上下载英语听力,以此来训练他的英语听说能力。”然而,宋大爷也告诉记者,这种利用网络“先学习再教授”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对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现在有时候我不在家,只要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上网搜索答案,久而久之,小孩子自主思考学习知识的能力就被破坏了。”
宋大爷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的生活就是围着孙子转,连专门锻炼的时间都没了,为此他还作了一首打油诗,来自我调侃这既有乐趣也倍感压力的生活,“一天接送跑八趟,三餐难伺挑食郎;辅导作业陪听读,育孙更比养儿难。”
案例
3
“放手”给孩子父母自己只做辅助工作
人物:璩阿姨孙辈:小学五年级情况:孙子上了小学,就让他爸妈管他学习,自己只管做饭接送
“我家孙子,自从他上了小学,我们就从老家来到合肥,一是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他能够在父母身边,让他父母接手来教育管理孩子的学习。”璩阿姨告诉记者,以前孙子上幼儿园时,都是她一手辅导他认识一些事物,比如说数数啊、分辨食物种类等等。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简单的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了。
“现在他上小学五年级,课后习题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更不要说通过何种方式让孩子接受你的知识讲解了。”璩阿姨坦言,有时候,老两口对孙子的学习管多了,小孩还会产生叛逆的心理。“所以现在他的教育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他爸爸在负责,每天我儿子下班就会检查下他的作业。”璩阿姨说,正常情况下,孙子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可有时候也会出现做作业马虎的情况。孙子以前在班上都是第一第二名的,现在成绩下降了一点,排在第四第五名的样子。
如今,璩阿姨老两口只是偶尔看下孙子的作业字迹是否工整,其他的也都不需要指点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工作,给他做好饭,尽最大的努力安排好他的饮食起居,给儿女分忧。”
孙辈走进校园,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而对于照顾他们的老年人来说,也同样充满“挑战”。您平常会辅导孙辈学习吗?你是觉得乐在其中,还是满满的无奈,抑或是头疼不已?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在合肥家家景园社区和南七街道对70位老人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老人平时都要或多或少辅导孙辈学习,而子女工作太忙是他们“接手”的主要原因。
过半老人要辅导孙辈
“放学回家,我老伴做饭,我盯着他写作业,然后写好作业吃饭。”刘大爷说,儿子媳妇在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才回来,孙子就由自己和老伴照顾。“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还好,管吃管住就行了,上学了就不一样了。”刘大爷说,自己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儿子交代了,孙子的学习他还是要费心,就只能硬着头皮上。
在调查中,超过五成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要辅导孙辈学习。“拼音什么的我们不会,但是算术题还是可以做的。”牛奶奶说,自己只能尽力,甚至要跟着孙辈一起学习。“没事就把他的课本翻翻,毕竟我们有点基础,还是能看得懂的。”
主要还是因子女太忙
根据调查,超过三成的老人觉得辅导孙辈学习“很困难”,很多作业都看不懂;近六成老人表示,低年级的作业还能“搞定”,但是到了高年级就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仅有一成老人说,自己完全可以应付。“我退休之前就是中学老师,儿子、女儿上学时候就是我辅导的,现在到了孙辈更是义不容辞。”赵大爷说,自己和老伴都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孙辈到了自己手里,他也把自己的精力倾注到他们身上。“我们培养过很多学生,所谓的好学生,更多的是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也格外注重孙子和孙女的这些问题,儿女也很支持。”
当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赵大爷这样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很多老人看来,辅导孙辈并不是一件游刃有余的事。刘大爷说,自己的生活因为小孙子上了一年级而发生了不少变化,每天的活动时间也都围绕着他来,“字也看不见,得戴老花镜,还是蛮受罪的。”不少老人说,如果不是因为看子女忙碌,为了帮他们分担负担,自己并不愿意揽下这个“苦差事”。
希望孩子父母能接手
“我们虽然时间多,但是精力和能力都不够。”在调查中,超过三成的老人都表示希望子女能够重新接手孙辈的学习教育。“孙子从小在我们身边长大,作为老人,难免比较宠爱,但是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当然不能总是宠爱了。”牛奶奶说,她能体谅孙辈们作业多,有时候偷懒不想做,“我说他,他就跟我撒娇,搞到最后作业没完成,去老师那边也不好交代。”
赵大爷说,虽然觉得辅导孙辈也是一种天伦之乐,但对于自己不会的课程,他还是会选择帮孙辈请家教。“有时候我也想放手,毕竟在职的老师更能懂现在的教材,而我们只是起辅助作用。”赵大爷说,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应该多关注,多参与,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气氛。
祖辈的溺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专家观点
“爷爷奶奶教育的孩子和父母教育的孩子,往往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会比较严格,而爷爷奶奶则偏向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各方面都依赖长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凤凰城小学张艳老师
我带的上一届学生中,爷爷奶奶辅导孩子的比较多;今年一年级的学生中,这一比例则明显减少,大部分孩子还是父母辅导的。家长会一般爷爷奶奶不参加,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父母参加,因为我们有一些问题要与家长沟通,比如教育孩子的理念等,与父母交流起来比较容易,沟通比较顺畅。
爷爷奶奶教育的孩子,和父母教育的孩子,往往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会比较严格,而爷爷奶奶则偏向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各方面都依赖长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这,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大部分父母的文化水平明显高于爷爷奶奶,在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也是一大优势。先进的理念、认真的态度、规范的书写以及良好的习惯,这些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不主张老年人进行“隔代教育”。首先,在思想上就不能与学校教育接轨,老年人年纪都大了,精力能力都是跟不上的,更不用说辅导孩子了。而且,孩子在老年人面前会显得格外娇气,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虽然现在年轻人工作较忙,可以请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生活,但在教育学习方面,还是要靠父母亲力亲为。其实,父母不仅要在家辅导孩子,还要参与孩子的一些校园实践活动,这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对家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用一年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不管父母工作有多忙,都要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抽出一年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父母要教育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合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青少年教育专家王芙蓉教授不管父母工作有多忙,都要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抽出一年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父母要教育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溺爱的现象,如果在这一年间由着孩子自由发展,不对其学习习惯进行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孩子以后的学习就需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
我建议,用一年的时间帮孩子养好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主张孩子在吃完晚饭七点到九点做作业。然而现实中,大多数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会要求他们一放学就写作业,这样他们往往很难安心地写作业,状态也很浮躁。
此外,父母在把孩子的教育从爷爷奶奶的手上接过来时,应该注意运用一些缓和的方法,态度言辞都不宜太过激烈,因为这时候孩子的情感依托是在爷爷奶奶身上的,他们会更愿意听爷爷奶奶的建议,觉得父母说的都是错的。这时候,父母需要与其爷爷奶奶进行一个良好的互动,尽量统一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其健康成长。
不应“甩锅”,父母是孩子最好老师
“父母要花费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往往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光用钱就能够解决的。” ——蜀山区区政府督学办公室专职督学浦玉
现在我们的小学生作业都是“一课一辅”的模式,按理说,作业量其实不算大,正常情况下都能及时完成的。但是,每个小孩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子比较拖拉,有的家长还会让孩子上辅导班等,这样就会造成孩子作业负担重,以至于不能够及时完成作业。
其实,我是不赞成老年人辅导孙辈学习的。虽然说小学生的课业不是很难,老年人也能够辅导得了,但是他们辅导的方式太过直接,有的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答案是什么,但是你不能运用专业的授课知识,让孩子自己去探究答案。有的老年人还会直接说“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吗?”之类的言语,这在无形中会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把孩子“甩”给辅导机构也欠妥。虽然说现在全民重视教育,但是有的家长由于上班忙,放学后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辅导机构,回家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我不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辅导机构上课,父母要花费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往往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光用钱就能够解决的。对于一些自主能力特别强的孩子,父母、爷爷奶奶要学会放手,最佳的学习状态应是独立自主完成的。
新闻推荐
人与人相遇是个缘分,人与物相遇也是个缘分。十几年前,刚涉足收藏没多久,上网时喜欢在一些古玩收藏的店铺里闲逛。一天突发奇想,“安徽最出名的当属灵璧石了,何不去看看。”遂调转浏览方向,随意进到几家...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