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志愿者邀请保洁员在社区服务中心一起包饺子。(资料图片)
新建百姓之家,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设置微心愿认领墙,为残疾人带来温暖;用网络推进居民自治,让安置小区居民家园更美……近年来,共享发展的理念在安徽省生根发芽,很多社区为了让居民享受发展的果实,都根据实际探索了很多新路,合肥临湖社区同样如此。
百姓之家提升服务水平
9月底,合肥临湖社区百姓之家的规划出炉了,预计在今年年内,这个可以为社区十万居民以及周边企业员工服务的服务中心就可以开工,大约一年半后,就可以建成投用。据了解,新的百姓之家与目前在用的社区服务中心不同,它共有五层,分为八大功能区,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其中,社区服务中心主要包括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慈善超市等,可以为居民提供便民行政服务。生活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便民商业服务,含有便民超市、社区便民食堂、自助银行等。社区娱乐健身中心则提供娱乐、体育、健身活动服务,其中包括全民健身俱乐部、乒乓球室、舞蹈室、少儿活动室、小型放映室、声乐教室、瑜伽室、戏曲小舞台等。
百姓之家里还有社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社区文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而在四楼,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多功能厅,可供300人使用,是社区开展大型文艺活动及演出的场所。
网络平台助力家园自治
临湖社区在今年8月份还利用互联网+推动基层居民自治,破解安置小区治理难题。临湖社区城管科科长吴翔告诉记者,在吉园、祥园、如园小区,临湖社区分别建立小区环境整治微信群,首期聘用12名小区环境监督员,负责监督、拍摄小区中的问题,“比如乱扔杂物、道路及楼道照明灯不亮、缺损、垃圾箱不完好不整治不封闭、公共区域内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电梯停运且无告知、车辆违规停放、毁绿种菜等。”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照片上传至微信群,要求及时整改。同时,社区将整改问题分类统计,作为对物业公司考核的依据。
两个月过去了,监督员之一的黄先宏说,以前问题很多,随手一拍都是问题,“现在要发现问题,还得好好找一找了。”下一步,社区还准备对这项制度进一步完善。
帮助残疾人实现微心愿
共享发展成果,当然少不了弱势群体。对于残疾人群体,临湖社区在两年前,就开始探索微心愿认领墙的办法。临湖社区社会事务科科长殷萍告诉记者,很多残疾人比较封闭,明明有一些需求和困难,但不愿意讲出来,“实际上很多他们的需求,社会都能满足,但苦于不知道。”为此,临湖社区在2014年设置了一个微心愿认领墙,“让残疾人把他们的心愿写下来,贴在墙上,然后工作人员查看,了解他们的需求,再完成他们的心愿。”殷萍说,残疾人有的需要拐杖,有的需要轮椅,“还有放大镜、助听器等需求,我们通过不同渠道,帮他们完成心愿。”
临湖社区2016年的民生工程也包括贫困残疾人的救助与康复,该社区总计有200多人享受到贫困救助,发放资金28万多元。另外,还有40多人享受到药费补助,发放药补资金43000元,“对于残疾人这样的弱势群体,社区更要给予关怀,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也共享幸福。” 本报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联播》10月24日报道安徽通过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降低医疗费用负担,让小病不出县,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家住安徽天长尚武村的村民陆兰,不久前在镇上的中心卫...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