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水缸”保护区内居民搬离家园。本报资料图片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近年来,安徽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协调发展在江淮大地遍地开花。
合肥大水缸边村民将搬入新居
10月18日,合肥南岗镇水源保护区拆迁安置点南岗惠园开工建设,该安置点将安置4597户,是合肥市最大的水源保护区拆迁安置点。据了解,该项目将于2018年底完成建设,届时,来自南岗镇水源保护区的鸡鸣、梁墩等3个村的村民就可以搬入新家,昔日的农民也将变成城镇“新市民”。
蜀山区董铺水库水源保护区村庄搬迁涉及井岗镇、南岗镇、蜀山经济开发区7个村、71个村民组。2013年,南岗镇启动水源保护区项目搬迁,涉及南岗镇鸡鸣、双塘、梁墩3个村的50个村民组约2100户7600多人,搬迁区域达16.8平方公里,约为蜀山区水源保护区总体搬迁面积的60%。
今年71岁的余先生祖辈都在鸡鸣村生活,家里一共8口人。水源保护区搬迁前,他家是5间大瓦房和3间土坯房,未来则将回迁5套房、380平方米。“我们那土坯房一下雨就漏水,住宿条件也很差,交通很不方便,有时候孩子下班晚了,没有路灯,只能摸黑回家。”
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水库边村民的重要问题,今后余先生再也不用对此烦神了。惠园的建设,就综合考虑了回迁居民的多种需求,小区水电气全部开通,同时配套建设小区的公共用房,供小区居民使用。
另外,安置点内还将配套建设15班幼儿园、菜市场、商业、社区管理等公共设施。建成分房后,村民将享受现代城市社区功能。村民陈先生对即将入住的新房显然充满了期待,“上学、购物、休闲健身,在社区全能搞定,现在就希望这楼早点建好,赶快住进来。”
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成
据了解,为了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安徽省日前印发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就提到未来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和能力,并增强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预计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
据介绍,安徽省将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和能力,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建立满足新市民需求的住房制度、加大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力度、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安徽省将通过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同时,安徽省也将增强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提升中心城市吸纳人口能力,培育发展一批新生中小城镇,辐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记者也了解到,到2020年,安徽省将初步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就业能力提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就业、住房、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并轨。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钱朝群邱学敏孙雨静本报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天呢!说好的秋高气爽呢?受台风影响,周末将迎大风、降温和暴雨;拉尼娜作祟,今秋多阴冷潮湿天气
受台风影响,周末将迎大风、降温和暴雨;拉尼娜作祟,今秋多阴冷潮湿天气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