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需要突破桎梏,解放思想;新实践需要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从最初承接产业转移,到如今 “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在面对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布局前,皖江示范区以创新提升承接水平,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项目引进,要有核心技术
上半年,一大批高精尖项目成为芜湖市招商亮点。从投资60亿元的航瑞航空活塞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制造项目,到总投资20亿元的迅迈通手机主板和第四代机器人设备项目,再到华讯智慧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中联重科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每个项目都成色十足。
在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力,4个省首批战新基地绩效评估均位居全省前五,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478.9亿元,总量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30.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近几年来,皖江示范区在引进重大项目的同时,大力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境内外研发和科技人才团队,支持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科技成果的省外科技团队来示范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创新合作,激发创业激情
创新合作模式,是调动一切创新因子,激发创业激情的关键。
目前,池州已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市级创业天使投资基金,首期安排2000万元。与省投资集团合作设立的天使基金,已完成基金签约,进入运营阶段,以此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同时,芜湖正专门建设人才特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生活补助、工作补贴等形式,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据了解,上半年,芜湖市新增引进高端人才800人,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对企业创新服务方面,铜陵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增加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快主板上市破冰步伐,完成直接融资108亿元。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力争全年完成政银担在保额36亿元,融资担保放大倍数5倍以上,将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平台搭建,实现协调发展
跨行业协同创新,跨城市协调发展。马鞍山把创新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目前累计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3个,重点实验室49个,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省级及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家。皖江示范区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构筑的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分布格局,这种格局同时也是城市间创新协调发展的平台。
目前,合肥、芜湖正努力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带动各城市间的协同创新,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 《安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要求统筹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皖江示范区创新实践正为深入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提供动力和支撑。本报记者 杨俊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月23日下午,在合肥大剧院,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将迎来世界新闻摄影“荷赛”金奖获得者王瑶,王瑶将主讲《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王瑶现为中国摄影...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