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对安徽意味这什么?有人如是问。
对农民来说,长江意味着肥沃的土地,丰沛的水源。对商人来说,长江意味这阡陌交通,商货云集。对时代来说,长江意味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意味着机遇,意味着财富。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再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皖江发展抓住一次次机遇,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发展新理念 皖江新实践”,聚焦这片热土。
政策接龙八城聚力 皖江迎来新机遇
过去五年,皖江示范区GDP年均增长12.3%,将加快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修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复函》,同意示范区规划修订,将规划展期至2020年。这为皖江示范区规划深入实施,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回顾过去6年多的发展历程,皖江示范区总是能紧紧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皖江示范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人在作业。(资料图)
政策一个接一个 皖江迎来新机遇
A
6年前的1月12日,对生活在皖江地区的人们至关重要。从那天开始,老百姓的收入加速提高,年轻人的机会大增,企业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政府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民生……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安徽省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规划,确立了合作发展先行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中部崛起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定位。
如今,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皖江潮水再次涌动。今年5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皖江示范区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八个城市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全部列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围。
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要求统筹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作为专栏内容,写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修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复函》,充分肯定了皖江示范区建设成效,同意示范区规划修订,将规划展期至2020年。这为皖江示范区规划深入实施,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将以皖江示范区展期规划实施为契机,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为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大动力支撑。
八城一个挽一个 携手合作谋发展
B
逛完合肥万达文旅城,几个小时后也许你已站上天柱山,如果想烧炷香,九华山就在附近,饿了建议去芜湖吃碗虾子面,说走就走不花多少时间,如果雅兴足够,不如去采石矶寻觅李太白。合宁、合武、合福、宁安铁路建成通车,皖江八市进入高铁时代。密织的交通网络,让皖江从未如此紧密。而且,这仅仅是个缩影。
为加快皖江协调发展,形成发展合力。目前皖江地区正着力构建示范区城市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强内部协作,促进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进一步增强合肥经济圈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同时,加快沿江城市跨江发展和产业布局协同化,推动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五市协同发展。加快芜马、安池铜城市组群规划编制报批,促进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转型。
另外,皖江八市抓住机遇,深化对外合作。皖江八市抓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推进合肥、芜湖综合保税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同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推动海螺、马钢等重点企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中德合作产业园筹建工作,目前,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园已获工信部授牌,成为中部地区首个中德合作产业园。
成效一个赶一个 百姓获得感更强
C
经过6年多的努力,皖江示范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百姓有更强的获得感。
2015年,示范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89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6元。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万人。
经济体量方面, 2010年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8406.8亿元提高到14953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收入由1319.6亿元提高到2616.3亿元,年均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由8580.5亿元提高到16504.7亿元,年均增长22.3%。
创新产业在这6年中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底,皖江示范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6825.4亿元,占全省76.5%。新型显示和机器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成效明显,智能语音、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快速成长。
随着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皖江合作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至2015年,示范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23817.5亿元,年均增长2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9.6亿美元,年均增长21.4%。本报记者 杨俊
新闻推荐
公司原名“安徽宿州华润置业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安徽宿州华昊置业有限公司”,原楼盘名称“华润文昌苑”已更名为“华昊文昌苑”。我公司不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
我公司原名“安徽宿州华润置业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安徽宿州华昊置业有限公司”,原楼盘名称“华润文昌苑”已更名为“华昊文昌苑”。我公司不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或关联企业,上述房地产项...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