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茂枝实习生杨文
2012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并率先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任务;2015年,安徽省又全面启动100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进展如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没有得到缓解? 11月8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受省政府委托,向大会作了关于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晒出了安徽省公立医院改革的“成绩单”。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双降低
公立医院改革以来,老百姓的就医负担有没有减轻?于德志首先介绍了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方面的一组数据。 2016年上半年,安徽省患者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增速分别下降2.1和3.4个百分点,次均药品费用同比分别降低2.1元、229.7元。其中,40个医共体试点县农民个人就医费用总体减少2.36亿元。
一直以来,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现象广受诟病,改变这一现状也是安徽省公立医院改革要着力解决的焦点。2015年4月1日,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20日,省属医院率先实行取消耗材加成政策,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县级公立医院将全面推开。仅这两项政策每年累计可节约费用近35亿元。不仅如此,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制度的实施,也有效压缩虚高价格,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了空间。今年1-7月,全省医疗机构中标价与国家药品零售指导价相比,节约费用46.3亿元。“医共体”模式开全国先河
于德志介绍,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是“看病难”的根源之一。对此,安徽省公立医院改革着重解决无序就医问题,通过建立医联体、推进预约诊疗、创立医共体等途径,推进分级诊疗。特别是安徽省首创的“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借鉴经验。
在医共体建设方面,安徽省通过采取纵向合作、横向互补、双向选择的办法,让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改革医保基金对医共体的支付方式,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目前,全省40个试点县覆盖人口2891.5万,占新农合覆盖人数的56.3%。仅今年上半年,试点县住院总费用减少6.38亿元,次均住院费用减少221元,新农合资金支出减少4.02亿元。试点县县外住院病人同比下降;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同比增长。天长、太和等市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安徽省医共体建设作为典型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言,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今年来皖调研考察期间,均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织牢城乡居民就医保障网
于德志表示,推动医保提标扩面,便捷普惠,也是安徽省改革着力回应的热点。目前,安徽省已经实现全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趋于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三个全覆盖”。安徽省2016年城乡基本医保人均筹资540元,其中财政补助420元,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新农合覆盖人口5121万人,约占全省人口74%,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63.7%,比居民医保高五个点,比中部地区高四个点。
此外,安徽省还在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开展了住院按病种付费,按病种付费结算病例数占出院病例数总数比例达到36%,属全国最多。安徽省统一制定171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规范,在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上半年完成临床路径283万例次,占出院病人的31.5%,同比增加567%。实施临床路径出院患者人均辅助用药费用下降58.19%,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2.6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3.14%。
新闻推荐
公司J3771001277701营业部 宣城市王宝林酒店 J3771001288601狸桥支行宣城市狸桥镇新农水稻专业合作社J3771001295201孙埠支行
(上接第12版)营业部绩溪中天置业有限公司狸桥分公司J3771001277701营业部宣城市王宝林酒店J3771001288601狸桥支行宣城市狸桥镇新农水稻专业合作社J3771001295201孙埠支行宣城市宣州区林建水泥制品...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