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宣城市累计执法检查在建工程1371项次
◇本报记者 徐文宣 实习生 付镇铖
房屋质量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市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近日,市住建委及市建设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宣城市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经过两年整治,宣城市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工程建设中责任主体也有了制度的落实。
执法检查+“电子监管”
“过去,老百姓买房,经常遇到外窗渗雨、卫生间漏水、墙皮开裂等毛病。”市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质量常见问题”是宣城市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第一个“靶子”。
据了解,2014年9月至今,市住建委共组织开展了9次建设工程监督执法检查、1次钢筋质量专项检查、5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等各类日常检查几十余次,共计检查1371项次在建工程,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下发各类整改通知806份,给予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记不良行为记录、通报批评86起,对质量、节能、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工程行政处罚立案14起,处罚责任单位19家、责任人2人。
“从2014年10月开始,宣城市所有在建工程进场建筑钢筋质量、钢筋连接质量及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等建筑工程检测均通过‘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系统\’(IMT),实现了全程‘电子监管\’。”
记者了解到,使用这套系统,用“科技加制度”方法,通过对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的即时动态监管,实现了取样、见证、收样、检测等检测全过程里,检测材料与人员的唯一性绑定。“该系统解决了以前工程质量材料检测中存在的‘责任人不到场履职\’、‘送检材料掉包\’、‘检测弄虚作假\’等诸多突出问题。”
终身追责制+“质量保证金”
一项工程从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参与建设的单位和人员很多,如果多年之后出现质量问题,究竟该由谁来负责?
“参与工程建设的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要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会上,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行动期间,宣城市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目前,宣城市对新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的工程全部要求签署两书(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对新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全部设立永久性标牌,并对之前市规划区的389项工程补签了两书。
与此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宣城市发生多起因项目发包人或承包人与第三方发生债务纠纷,在司法审判后将“工程质量保证金”划转他用的事例。为维护业主利益,自2015年6月后,在市政府支持下,本着自愿的原则,由项目发包方将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托管在市财政局开设的财政账户内,确保该项费用专款专用。截至目前,“财政专户”共托管工程质量保证金53项,总金额达7306.2元。
新闻推荐
晨刊讯日前,在安徽黄山举办的中国森林康养年会上,南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由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和新华每日电讯社联合授予的“年度中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称号,这也是其在获得“中国森林氧...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