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祥(左)畅聊自己与《新安晚报》的交情。
“说真的,《新安晚报》是安徽最值得看的一份报纸,这绝对不是恭维。”潘晓祥今年40岁,他平时喜欢书法、摄影、读书看报,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总,他每年必订、每天必读的就是《新安晚报》。潘晓祥告诉记者,他喜欢看《新安晚报》,是因为这份报纸不仅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更见证了他和女友的“罗曼史”。
潘晓祥是安徽省一家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显得很儒雅。聊起与《新安晚报》的缘分,他说要从1998年开始。那会儿,潘晓祥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现在叫安徽建筑大学)读本科,毕业后他到一家国企上班,在单位里他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开始了追求。
潘晓祥说,那个年代约会不像现在有很多地方去,当时他们约好了在一个小花园见面,为了让女孩一眼认出自己,他早早地就去等着,并且买了一份报纸拿在手上,那就是一份《新安晚报》。“本来上学我就喜欢读书看报,等人的时候看看报纸更好。”潘晓祥说:“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1998年5月25日。”
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潘晓祥更加爱看《新安晚报》,一开始是每天从报摊购买,从2001年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一直到现在他每年都坚持订阅。作为本报忠实读者,潘晓祥说他最喜欢看评论版、副刊版以及监督报道类的新闻,“现在手机客户端很多,新闻的传播速度极快,报纸要做的就是准确和深度,这才是报纸的看点。”
当然,潘晓祥对本报也有一些建议,他认为,最好增加一些文学经典连载,或者大学中庸、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另外新闻报道中,可以多一些能传递‘正能量\’的新闻。”潘晓祥说。本报记者徐文兵/文陈群/图
新闻推荐
花钱装个“报警器”家里至今“不通气”安装企业无资质,致蚌埠一小区主燃气立管漏气,三百余户居民无“气”可用
安装企业无资质,致蚌埠一小区主燃气立管漏气,三百余户居民无“气”可用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