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宣城市积极推进与央企合作发展,紧抓项目谋划、对接和服务,全力保障各类央企项目顺利落户和建设,已连续三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获得省政府表彰。
据了解,今年1-10月,全市新签约项目7个,协议投资117.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1.6%;新开工项目6个、投资规模97.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80.6%;新竣工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46.7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0.3%;在建项目30个,累计完成投资34.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2.3%。
在项目谋划编制上,宣城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围绕“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突出汽车零部件关键件、新能源汽车、中药饮片生产、农副产品开发、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持续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建立梯次推进的重点工业项目库,提高项目谋划的精准度和成功率。目前已谋划工业项目633个,总投资近5000亿元。
在签约项目推进上,市推进办加大项目调度,与项目所在单位保持沟通与衔接,及时收集、整理项目信息,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旌德华电福新能源公司风电开发项目8月份签约,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皖南古泉准东变1100千伏换流站项目已开工,正在进行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进行上下水库大坝开挖、进出水口开挖、坝体填筑等工程,已完成投资26.68亿元。集瑞联合重工汽车项目厂房及相关附属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1.4亿元。
同时,宣城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层次。一是组织开展拜访央企活动。6月中旬,市主要领导带队,分管市长参加,拜访了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听取了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实验室“汽车智能安全电控产业化项目”介绍。10月初,利用邀请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参加安徽省徽商大会的契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拜访国家电网和国网新源公司,进一步协调新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二是拓展央企合作领域。结合宣城市产业发展实际,将央企合作范围拓展到文化旅游、能源、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多领域,争取大企业将资金、项目、产品落户宣城。三是启动引智工作。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成立宣城市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针对宣城工业企业在战略制定、管理运营、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专家咨询与论证。聘请国家机械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制造2025首席专家屈贤明为市政府特聘顾问,近期为宣城市机关干部和企业家专门作了关于工业制造的报告。指导宣城工业企业申报国家级重大专项,今年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用橡胶密封件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成功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低速大转矩智能节能永磁驱动电机项目,获得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专项支持,全省仅2个;江南化工无固定操作人员智能化粉状***生产线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全省仅此1家。
(本报记者 段北生)
新闻推荐
冰箱送进家,老人乐开花本报“新年心愿”活动起航,首批17个贫困家庭用上“爱心冰箱”
本报“新年心愿”活动起航,首批17个贫困家庭用上“爱心冰箱”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