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下雨一盆浆,晴天一块钢,一到下雨水里淌。现在可好啦,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穿着花鞋不沾土。 ”顺河乡鹤山村张金环老人看到门口的水泥路宽敞明亮,高兴地说。
随着农村各项事业深入发展,农村道路焕然一新,一条条水泥路、柏油路通向村民家门口。绘出一幅阡陌纵横、四通八达的壮美图景。
年,埇桥区全面启动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作为全区项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旨在解决农村道路较窄、路面硬化不足、“断头路”等问题,分为县级道路畅通工程、乡级道路畅通工程、老村道加宽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贫困村道路硬化工程五大项。截至目前,埇桥区施工.2公里,已完成市民生办下达任务,占安徽省交通厅下达任务的%。
细化措施,夯实责任。埇桥区交通局动员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畅通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包保责任制,由该局领导班子带队,成立6个督导组,带领局机关、县分局、所辖乡镇交管站人员,逐个乡镇逐条道路开展全方位督导。严格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坚持“周一”工程调度会,紧抓工程质量和进度。县乡公路管理局工程技术人员分成3组,分别包保南、中、北三个片区,有序加速推进。
朱仙庄镇老沈家有一条名为“幸福路”的乡道,全长8.5公里,连接朱仙庄镇和大泽乡镇。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大部分路面已经毁坏,部分路段无法通行。埇桥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后,此路段7月底正式招标,8月施工队进驻动工,施工人员顶着三伏酷暑,一条路基宽5米、厚度c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展现在村民的面前,较之前的路宽多出1米,提前完成该项道路畅通工程。
同样感受到农村道路改善的还有家住符离镇李桥村 岁的村民杨丙峰,他高兴地说:“俺家门口的路是连通周边8个村庄的交通要塞,以前遇到阴雨天气,走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路面又窄,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现在可好了,村民出行方便,村里的粮食等农产品方便外运,不但降低运输成本,还带动村民致富。 ”
鹤山村离城六七十里,过去以烧瓦罐谋生,没有好路走。昨日是天堑,今天变通途。夹沟镇草场村,是埇桥区最偏僻的小山村,四面环山,过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夹沟集,虽然直线距离不过公里,但村民别说进城,就是到夹沟赶集也得“天黑走,天黑回,一天才能打来回。”农产品销不出,男孩子难找媳妇。现在修了多公里5米宽的水泥路,分钟夹沟集来回。村民还利用荒山发展经济林多亩,一到春天,百花齐放,几十种杂果满山飘香,人均增收多元,还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
“全区农村客运事业随之蓬勃发展,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进而改善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全面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和农民脱贫攻坚的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密切了干群关系、社会和谐。 ”区交通局长蒋勇深有感触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关蓉本报记者贾克帅“张师傅,快来看,你帮人磨刀的样子被画在纸上了,还真像呢!”“李阿姨,你照顾老伴的样子不也在上面吗,你这是在给刘师傅量血压吧?”……这是前不久在马鞍山市雨山区明渠...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