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水蓝天、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一直是全市上下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方式,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展。
保障规划科学实施
“生态建设,规划先行。”本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伊始,即围绕节能减排和生态市建设展开调研。指出,随着宣城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宣城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急需进行修编,并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工作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严格环评把关、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等系列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对规划进行了再次修编,及时出台了相关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
时隔两年后的年9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宣城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情况的报告,同意宣城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提出要严格执行规划所确立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等意见。全市上下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共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个、省级生态乡镇个,国家级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村个和市级生态村个。宣城市成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生态市”,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市)全覆盖。
围绕重大问题监督
环保法是人大监督环境保护主要武器,也是市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环保法执法检查。年,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颁布实施后,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贯彻实施环保法情况报告,并对市环保局、发改委、经信委、城管执法局等个部门,就重点流域水质下降、餐饮油烟治理、如何严格环评把关等问题进行询问。年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年以来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保护情况的报告,并提出相关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促进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环保工作新模式形成。
空气、水是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的重点。年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颜银河亲自带队,赴市开发区及各县市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5月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执法检查情况报告,提出要提高工作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加大资金投入等意见,并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转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市开发区及各县市区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反馈的意见和移交的具体问题,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切实予以整改,并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落实情况。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回头看”,组织人大代表对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开展了专项视察。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宣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文件,推进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市人大常委会还于年对省人大《关于保障全省人民饮水安全的决议》进行了视察,年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提出了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整治农村环境等意见。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十分重视敬亭山、夏渡森林公园、南漪湖等重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环敬亭山区域生态保护的决定》和《关于建设夏渡森林公园的决定》,为维护敬亭山、夏渡森林公园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法制保障。年,市人大常委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南漪湖非法采砂,破坏湖泊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执法检查,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函市政府处理。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及时成立联合执法组,对南漪湖非法采砂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南漪湖生态资源环境。
引导社会力量监督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人大监督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年,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宣传、环保等相关单位,成功启动了“宣城环保世纪行”活动。两年来,组委会分别以水和大气污染治理为主题,组织相关新闻媒体记者,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及时将宣城市环境保护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同时,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暗访活动,将暗访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活动开展两年来,各类新闻媒体共刊登刊播新闻稿件余件,移交并督促整改暗访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余件,引发了社会热烈反响。
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不仅开辟了人大监督工作新途径,而且把人大法律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三种监督方式有效整合起来,为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监督支持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资源保护进行视察调研,并跟踪督办人大代表提交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方面议案建议,促进了群众关注的水体污染、生态补偿、农村环境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近几年来,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宣城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以生态文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正在朝着把宣城建设成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奋力前进。
新闻推荐
9月2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汪谦慎来到市行政服务大厅调研宣城市“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并为安徽浩犇建筑有限公司和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
●9月2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汪谦慎来到市行政服务大厅调研宣城市“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并为安徽浩犇建筑有限公司和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