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池州市 宣城市 六安市 滁州市 宿州市 阜阳市 黄山市 安庆市 铜陵市 淮北市 马鞍山市 淮南市 蚌埠市 芜湖市 合肥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安徽新闻 > 正文

创新驱动 激发转型新动能

来源:安徽日报 2017-01-1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必须下好创新“先手棋”。省政协聚焦“创新”这一关键词,先后组织开展多场协商活动,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主题深入研讨,为推进安徽省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精准定位 集聚新兴产业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与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安徽省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机遇,加大“调转促”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集聚增强、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规模偏小、层次不齐、人才缺乏等不足,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于一体,决定了它不可能是遍地开花,要瞄准优先目标、精准定位。”省政协常委杨增权建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理念,综合研判产业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集聚能力,敢于集成要素资源,在高性能计算、公共安全、健康医疗、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稳态强磁场、智慧城市、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技术储备领先领域,急速抢先占领相关产业制高点。要在产业化上迅速做大做强,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做足文章,同时防止一味追求“高大上”、同质化过度竞争而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集聚发展,发展多快多大,还取决于一个地方的发展理念、法治和人文环境、要素保障能力、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和人才资本技术的聚合度。 ”杨增权提出,由政府负责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持续聚集创新要素,形成产业创新的“扎堆效应”,营造龙头企业领跑、中小企业跟进的“雁群效应”;着力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并强力植入创新、竞争元素,使企业家精神成为角逐市场的关键竞争力;真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大力倡导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矢志把“创新小苗”培养成“产业大树”;深度整合政府和园区资源,形成产业基地建设的强大合力和同向推动力,加速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建立产业联盟。

统筹推进 打造人才高地

近年来,安徽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但安徽省产业发展在人才高地建设、高端人才集聚等方面,还有不少瓶颈和难题亟待突破,不仅人才总量不足,而且人才结构不均衡,领军型创新人才较为缺乏。《合芜蚌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年)》显示,“十三五”期间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缺口比重分别达9.%和.%。

省政协常委杨高提出,打好平台承接基础,多途径引进人才。重点支持省属高校、科研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利用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自建或共建前瞻性技术研发、工程研究试验、系统集成验证、产品实验检测等平台载体吸引人才。按照紧盯主导产业、立足企业需求、围绕紧缺领域的思路,把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化和产业规划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团队引进与单一引进同步,主动对接那些与之关联度高的紧缺型领军人才。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打造跨区域“人才发展与协同创新平台”。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整合和利用自身科教资源,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杨高建议,面向产业和企业的即时与未来需求,合理布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在职培训,推动基础、骨干、战略梯队人才培养和锤炼体系的形成。依托安徽省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研究专长,结合产业发展实践,设立新兴产业的学科院系,有针对性培养适应安徽省产业需求的各类人才。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安徽省知名企业、大企业大集团、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类创业中心、科技园区的研发资源,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训和输送基地。建立依托大项目、依托重点实验室培养高端人才的机制,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

强化引导 激发高校科研动力

“推进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高等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省政协委员胡昂表示,高等院校既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

胡昂认为,当前科技项目的立项机制和评价机制存在“SCI”(即“科学引文索引”)导向,使科研工作者倾心论著的动力有余、面向产学研应用的动力不足。不少高等院校还没有真正建立面向应用的考评机制,影响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他建议,高等院校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实践,使教育服务国家、回报社会落到实处。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支持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承接高等院校的技术转移,扶持新技术研发者创新创业。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因素,政府必须加快发展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科技金融服务,确保创新创业有资金来源、有风险分担。

胡昂提出,在政府支持、企业支撑的协同下,高等院校应积极参与组建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高校、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的合力。通过协同创新,政府、企业设置的各类专项基金应当集成联动,聚集目标,发挥政府资金、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益,强化高等院校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闻推荐

法律援助去年为农民工讨薪近4亿元

1月日,省暨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合肥市瑶海区火车站站前广场举行“情暖农民工,法援在行动”专项活动,现场为农民工解疑释惑,发放维权和法律援助宣传册。本报记者温沁摄本报讯(记者李晓群)记者从省...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创新驱动 激发转型新动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