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汪国梁吴量亮
狠抓制度落地,让办事创业更顺畅
打造清单制度体系,是安徽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继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全覆盖后,去年安徽省又出台省级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加上此前出台的涉企收费清单,安徽省逐步构建起“3+2”清单制度体系。
“几个清单的实施,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行政体制改革成效已经显现。 ”陈勇代表是滁州一家汽运企业负责人,他表示,清单限定了“权力之手”的边界,让政府从不该管的领域退出。 “以我所在的交通运输领域为例,这几年省级行政许可项目减少约一半。 ”
清单制度建设让企业实实在在受益。王平哲委员说,随着一系列清单公布运行,行政部门的服务思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明显变化、不断向好。下一步,应当把两个新型服务清单“落地”,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以往,建筑业企业要向各类行政权力中介机构缴纳投标、履约等保证金,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改革后,企业缴纳的相关费用减少了五六成。 ”王坤委员说,受益于各类改革举措,近年来企业负担持续减轻,发展势头良好,业绩大幅增长。
力求简明易懂,不断提升清单知晓度
无论是政府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还是两个新型服务清单,安徽省均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大众媒体等多渠道向社会公布。
“好政策贵在落实,进一步提升清单知晓度很有必要。”陈勇代表表示,让社会各界知晓清单、熟悉清单,既有利于企业和群众按图索骥、方便办事,也有利于强化对清单实施情况的监督。“想要‘有利争着管、有责躲着走\’,就不那么容易了。 ”陈勇说。
“公共服务要做加法,重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关注社会民生。”王坤委员建议,有关部门网站、政务服务窗口应在显眼处加大公共服务清单公开力度,让办事企业和群众知晓政府应当提供哪些服务、这些服务应达到怎样的标准。
政府部门发布的权责清单和服务清单,通常涵盖其职能的方方面面,内容固然丰富,但多数群众不会细读。“一些政务服务窗口编制并公布办事材料与流程表,群众一目了然。”龚建国代表表示,政府部门应当多印发、张贴这类针对性强、更加简明扼要的图表,让清单更易读易懂、贴近群众。
适时动态调整,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作为制度,清单体系具有稳定性,但绝非一成不变。去年,安徽省就依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国务院取消调整行政权力事项情况,对省级政府权责清单进行了修订。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清单的具体内容也要动态调整,政府治理才能与时俱进,改革红利才能持续释放。”王爱民委员认为,应积极打造政府权责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的“升级版”,为“放管服”改革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
“行政审批所要求的检验、鉴定、评估事项,能不能再减少一些?”陈勇代表说,中介服务事项大多属于事前管理的范畴,今后应当把重点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通过建立健全行业标准等方式,加强过程监管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规范、优化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内容。中介服务做减法,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王平哲委员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受理和反馈制度,加大问责、追责力度,防止不作为、乱作为,倒逼服务行为和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推进清单制度等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新闻推荐
宋国权出席会议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