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许梦源
去年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发力,在此次政协会议上也成为农业组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来自安农大的吴金节委员表示,目前,一些消费者对农产品产生“信任危机”,即便包装上标有“绿色无公害”,也未必买账。他呼吁,各地要加强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淘汰不合格、不达标的农产品。同时,国家、省级层面也需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让农产品的生产流程有法可依、有法规范、有法保护。万利云委员也表示,目前网络上对部分农产品有些负面评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农产品“硬”起来,政府应加强质量监测,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而来自农科院的汪强委员则更关注特色农产品,认为地域性的特色农产品可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发力点。结合自身的调研,汪强表示,近年来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始终发展缓慢,甚至有些还在萎缩,究其原因,主要与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产量不稳、质量下降有关。目前安徽省还缺乏特大规模的知名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相关的生产标准。他建议,要推动各地特色农产品的种苗资源保护,开展系统的地理标志登记,建立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也有委员从自身从事的行业出发,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建议。如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农业站站长王发文提出,以往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粮食种植“重量不重质”,而现在消费者更希望吃得健康,如安庆有特殊的小红稻品种,可大力扶持发展。同时,还可发展“稻鱼共生”模式,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郑中明委员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应注重打造绿色农产品的 “安徽样板”,以其生产茶业的经验来看,目前相关部门对控制农药使用力度大,希望将来可关注到化肥施用的管控,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集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或政府给予补助,来帮助茶农提升化肥使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
新闻推荐
近日省政府印发 《安徽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食盐价格放开之后
本报记者吴量亮盐为百味之首,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安徽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年1月1日起,取消食盐准运证,放开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改革对百姓生活、食盐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