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说,“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而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又为蔡永江先生提供了新鲜的感受去创造新的形式。在砚石雕刻探索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发拙着自身的潜质,将书画技巧运用其中,从而使他的砚石雕刻充满了新鲜的生命活力……
蔡永江的工作室位于黎阳老街的天泽堂。应友之约,前去拜访。在一楼稍作驻足,蔡先生引我们上了二楼。
二楼展厅,陈列架上一款又一款雕刻精致的歙砚,让人目不暇接。
在一方砚前,我停住了脚步,只见那小小的砚石上,荷叶或低垂或伸展或卷着卷儿,白露烟分,微涟风定,莲花在青碧色及水波罗纹理的烘托下,亭亭玉立,天然独秀。砚的右下方巧借天然金晕,勾勒出一片仿似被微风轻卷起的莲叶,整方砚姿态优美,意象万千,恍惚间,似乎自己已经漫步在了那湉湉的悠闲地,徜徉在了那幽幽的蝉鸣间……
这方砚是蔡永江先生匠心独运,以周敦颐《爱莲说》为题材,透过对莲花的清婉刻画,以莲喻人,表明对高尚情操的崇奉、爱慕与礼赞,在世俗红尘中坚守纯洁的意境。砚的背上方处还刻有《爱莲说》的全文,笔意秀逸,与众不同。砚背下方以白描的技法描绘的濂溪先生手执一支清幽玉洁的莲花,人物用线细劲,收放自如,仪态高古,灵动飘逸。
“兰亭雅集砚”是蔡永江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他以薄意浅雕为表现手法,潜心治砚20余年,厚积薄发的巅峰之作,其中一方兰亭作品于2011年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也是当代歙砚第一方入藏故宫博物院的作品。
一方好的砚台,不仅对石质、石品、石色有严格的要求外,更重要一点,就是要因材施艺。蔡永江先生在砚台的造型、石色的运用、图案的设计、雕刻技艺等艺术处理上都恰到好处,特别是在砚石上刻字,这是一个集书法、美术、篆刻、雕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以刀代笔创作的立体书法,相比挥毫泼墨的传统书法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在蔡永江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感悟到,他讲究规范、整洁、美观、大方,行刀果断、准确,每一刀都细致精巧,线条粗细自然变化,顿挫徐疾有致,在小小的砚石上充分体现出了书法的节奏感与美感,让人无法想象这是“以刀代笔”之作。
蔡永江先生是江苏淮安人,他又是怎样与徽州与歙砚结缘的呢?
1988年,蔡永江只身来到上海,意欲深造自己喜爱的绘画专业,却因时间上的误差,与自己心仪的学府失之交臂。在上海姑母家逗留期间,因蔡永江表哥从事的是工艺美术方面的工作,经常与各地的雕刻艺人接触,在一次婺源人去他那推销砚台时,表哥将酷爱绘画的蔡永江介绍给了来人,并鼓励他去婺源看一看,去学习那的砚雕艺术。
初到婺源的蔡永江,便被那的青山秀水古朴典雅的村落所迷醉,那精巧的木雕、精致的砖雕、精美的石雕,以及那大量的历史遗存更是让他沉醉不已,他无法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片奇迹的存在。在友人的帮助下,他迅速地安顿了下来,并拜当地雕刻技艺高人汪春炎为师。师傅长其三岁,亦师亦友。从此,他与歙砚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了师傅的指点,自幼习书学画的蔡永江便很快掌握了砚石的雕刻技巧。回想初学砚雕与师傅相处的时光,蔡永江感叹道,师傅是一个淳朴、善良、淡泊之人,一直以来,不忘初心,沉湎在砚雕的世界里。因了与师傅年龄相仿,在砚雕艺术上,便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说是领入门的师傅,而更多的时候却是如朋友般的相处。
在之后的砚石雕刻探索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发拙着自身的潜质,将书画技巧运用其中,从而使他的砚石雕刻充满了新鲜的生命活力。蔡永江先生告诉我们,他在婺源期间创作的雕刻图案至今还被那的艺人们所采用。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蔡永江先生陆续认识了一些黄山歙砚雕刻界的朋友,在朋友们的力邀下,于1995年来到了黄山,这是先生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徽州。
在“中国歙砚之乡”的古徽州、大量存世歙砚珍品面前,蔡永江被震撼了,即使事隔多年,谈起初见众多古歙砚时的情形,他眼中依然闪烁着渴盼的光芒。
蔡永江先生深深懂得,一切艺术活动都是创造者的思想、情感、意识的真实活动和表达,所以,要想成为出色的歙砚雕刻艺人,必须善于思考和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在临摹、创新,创新、临摹的过程中,学古通古而不泥古,在平凡的创作题材中表现出非凡的才情和艺术精神,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我,终成大器,于2006年,他的“蓬莱道山砚”在中国著名艺术机构西泠印社主办的首届艺术博览会上获得砚雕艺术类特等奖,在其后的2007~2010年,连续包揽了西泠印社艺术博览会砚雕艺术类四届金奖。2011年其作品“宋坑眉纹兰亭雅集砚”获得合肥国际文博会金奖。2012年其作品“荷塘清趣砚”获得首届中国歙砚大展金奖。2009年7月至今,荣获“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称号、“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被特聘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顾问、歙砚研究院名誉院长;2011年被杭州西泠印社聘为——中华文脉文房四宝复兴之旅讲师,等等。
2010年,历时三载制作完成的一方兰亭砚在西泠印社主办的第五届艺术博览会砚雕艺术类展览上夺得金奖。聊到此处,蔡永江先生笑着说,当时,送展之人就候在他家中,只等他最后一刀结束,立即打包取走,连他自己都无法再仔细观赏一下,拿下金奖后不久,此砚就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在砚雕艺术这条没有止境的道路上,蔡永江先生从未满足过,他通过去名校深造,与业内专业人士交流,不断地钻研,不懈地学习,博取众长,在专注歙砚雕刻艺术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鸡血石、田黄石作品,并将印章技艺的独特表现技法薄意融入到了歙砚雕刻中。
薄意,即极浅薄的浮雕,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是寿山石印章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由于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绰绰,备受金石界欣赏和推崇。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如此,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先生在学习薄意手法的同时,不断的改良和创新,创造了新的薄意手法,形成了俊逸不凡、至善至美的艺术风格。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蔡永江先生依旧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先生说,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自己研一池墨,练习书法和绘画。在旁人眼中,他已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家了,但他自己觉得还很不够,还需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是啊,要想成为一位好的艺术家,就必须将自我的情感体验、生命感悟通过富于个性的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来,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和艺术风格,而艺术思维的探索和艺术手法的创造尤为重要,特别是歙砚从一个实用工具演变成今天被人们推崇的艺术收藏品,作为一个赏玩的物品,作品内在的寓意及外在的整体造型,都需要创作者去关注去思考。蔡永江先生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完成砚石雕刻之余,从未放弃书法与绘画,以及古书籍古诗词的阅读与赏析。绘画的练习、书法的训练、深厚的国学功底,涵养了气象。蔡永江的砚雕艺术特色是其人格品行、学术修养、美学思想的折射,他在继承传统造型艺术的基础上,不仅融入新的表现手法,更将传统文人绘画和文学题材纳入表现范畴,形成了独具风韵的新古典浪漫主义雕刻风格,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开拓了砚雕作品创作审美的新境界。
在谈及歙砚老坑原石开采越来越艰难时,先生表情凝重,并表示,将慎重歙砚老坑原石的雕刻,将那些优质原石留给后代,留给更有创造力的人。一个内心无尘的人,他的心灵世界是向着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打开的,不管是先生的砚雕作品,还是他的言语,都洋溢着一股激情。正如郭若虚言:“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绩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蔡永江先生现在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歙砚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听他谈砚雕艺术,谈创作心得,是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不知不觉间,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临别,先生说,他最喜欢王国维的“词必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是啊,先生刻砚,境界为上,是以自成高格。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纽约5月20日电(记者杨士龙)中国拳手李同辉20日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拳击圣殿——麦迪逊广场花园历经6个回合的激战,最终凭借点数优势击败主场作战的美国拳手丹尼尔·卡尔扎达。当晚,克劳...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