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渡社区棠梅新村的廉租房里,住着一户特殊的家庭。老伴瘫痪17载去世,儿子患有脑中风意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孙子还在读高中,已是古稀之年的芮清涛不得不挑起重担,照顾儿子、拉扯孙子。令人欣慰的是,自6年前开始,一位素不相识的好人“二舅”每年都会给予芮清涛的孙子小芮物质精神上的帮助。临近端午,“二舅”又扛着米、拎着油亲自送上门(如图),还拉着芮清涛的手嘘寒问暖。
一声“二舅” 数载扶助
“二舅”名叫刘春元,其实他不仅仅是小芮的“二舅”,还是30多名困难孩子的“二舅”。时光要追溯到十多年前,那年刘春元回老家江西。觥筹交错间,他从乡邻处得知一位远房亲戚家的女儿李楠考上了中专,可是家庭困难,付不起学费。“孩子想读书是好事呀。”刘春元找到远房亲戚家,当即捐了1000多元。可是亲戚仍打算让李楠早早辍学、早早嫁人。不忍命苦的孩子就这样埋没在老家的大山里,刘春元将李楠托付给了在天津的一位熟人教她平面设计,自己则定期汇些钱过去。李楠满怀感恩,也爱钻研,几年前在天津找到了工作也成了家。按照辈分,李楠称呼刘春元为二舅,这么多年,李楠常这样说,“是二舅带我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李楠是刘春元资助的第一个孩子,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心怀爱心的刘春元踏上了捐资助学的漫长爱心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跟着李楠后面称呼他为“二舅”。老家有一位名叫王玉梅的女孩,由于是“黑户”,没办法上学,小小年纪跟着穷困的母亲后面干农活,刘春元知道后心疼不已,将王玉梅接到了芜湖自家居住,帮她上了户口,送她上学,还培养她学小提琴。这一住就住到现在,如今王玉梅考上了安徽农业大学,懂事乖巧。6年前,刘春元从海南渡社区关工委得知了小芮家的情况后便承诺帮助,每年春节、秋季开学前,刘春元都会分别向小芮资助一笔助学款,得知他所在的家庭穷苦到常吃菜市场的剩菜陈米,刘春元还会定期送去些米、油。家住建杨社区的茆云路也受到了刘春元的资助。茆云路早年父亲病故、母亲下岗,家庭生活极度困难,在刘春元连续5年的资助下,小女孩发奋图强,已于去年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二舅”非富豪 捐了“一套房”
这样的资助还有很多很多。刘春元有个文件袋,零散装着部分资助学生的名单以及一些和孩子们的合影。记者看到,每个孩子捐款数额从600到2000元不等,有时一次性捐助十几名孩子。每张照片,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刘春元也如数家珍。“这个女孩母亲去世了,父亲也不在身边,跟着9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现在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这个孩子正在读五年级,父母都是残疾人”“这个孩子住大荆山,母亲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跟着外婆住,学习成绩还不错”“这个小女孩快上一年级了,父亲患有重病,为了看病,房子都卖了”……
10多年来,刘春元前后共资助了30多位孩子,目前正在资助的还有14位,只要能联系上、愿意接受资助的,他都会资助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再给一笔路费。平时,他还会给孩子们买过冬的衣服和鞋子,孩子的家庭遇到困难找他帮忙,他也二话不说能帮就帮。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他还将好友严丽、安徽工程大学的老师唐定兴一起拉入助学的队伍。
助学多年,刘春元共捐了多少钱,他也没仔细算过,“估计一大套房子是捐没了”。其实,刘春元并非富豪,他也曾下岗失业,之后包了片鱼塘,是位个体工商户。以前,他的老婆盛葛英曾反对他助学,之后受他感染反而主动到困难学生家中帮忙,刘春元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多关心多帮助身边的困难孩子。
记者 芮娟 文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欢乐的暑假还会远吗?第四届万达环球暑期旅游特卖狂欢节将于6月3日在滨湖万达茂2号门室内广场举行,届时将推出众多爆款产品与优惠路线,百万让利,史无前例,全年仅此一天,错过只能再等...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