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940万考生走进考场,参加2017年高考。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考试,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也总能引发全民讨论,勾起“过来人”的无数回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数十套的作文题,不仅仅考核了学生,更反映出了时代的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作文题开始关注社会层面的发展;到九十年代,高考作文题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进入二十一世纪,作文命题更加开放、自由,一方面结合社会热点,一方面更关注哲思、人性等内在方面。
今年全国卷Ⅰ(安徽采用)是材料作文,根据一项对在华留学生调查,他们较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要求从
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帮
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017年全国部分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Ⅰ中国关键词
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全国卷Ⅱ根据古诗句自拟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包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全国卷Ⅲ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
上海卷预测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
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浙江卷人要读三本大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全国卷I题目非常新颖关注弘扬中国文化
全国卷I今年的题目非常新颖,是非常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任务为“帮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从命题趋势上来看,非常具有时代精神。现在中国最为关注的就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并积极投身新时代下的社会。题目中所给的关键词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传统文化、时事热点。考生可以两方面各取一词,从传承和创新两方面来谈新时代下的传统大国
——China。
全国卷II近几年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来命题,让考生选择。而今年是从六句古诗中选择二到三句行文。与以往相比,今年的题目难度更大。六句诗歌相当于六个小材料。非常符合近几年语文考查的最大特点:综合性。考查阅读能力,考查古诗文理解能力,考查语言表达能力。6选2或3更是告诉我们,得发现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其巧妙融合才能完成这一写作任务。
全国Ⅲ卷的“我和高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也可以从更高层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
高考40年近七成作文是材料题数说
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数十套作文题发现,给出材料写作文的题目共计34个,占比66%,达近七成。
自1980年以来,以每十年为一个时间段统计,可以看出,80年代高考作文题目就偏爱材料作文,10个题目中有7个是材料作文,1983年,还首次出现了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材料命题作文这一类型,在明确给出写作题目的同时还附有提示性材料,1996年的《我更喜欢漫画〈〉》、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都属于这一类型。
2000年至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中,话题作文居多,包括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Ⅱ)以及2005年的《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等,连续几年,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06年出了材料作文《模仿》(全国卷Ⅰ)和《读书》(全国卷Ⅱ),不过这两个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6年的作文题则没有这些限制,也因此被称为新材料作文。2010年至今,只有2010年的全国卷Ⅱ是以《路径》为题的命题作文,2011年以来,连续7年共计10套试题均为新材料作文。
高考为何对材料作文如此偏爱?解读
针对材料作文占近七成这一现象,学而思网校高中语文主讲教师向欧表示,“这比较符合高考语文的整体趋势。”他解释称,相较其他作文,材料作文显然发挥空间更大,开放性更强。考生在更加宽广的写作空间中发挥行文,更易体现出其个人想法与素质。
此外,语文的综合性非常强,需要考生合理安排、运用自己掌握的各项能力。写作与阅读本就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相互活动,两种能力互相牵制、影响。材料作文恰恰是对这两种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先行阅读,整体把握所给材料,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行文。
记者还注意到,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已连续多年“不限文体”,不过大多数考生依旧会选择议论文下笔。对此,向欧认为,其实记叙文写作更符合学习规律以及学生水平。
从内容主旨上看,高考作文所涉及的话题越来越贴近生活。向欧说,“作文或多或少能折射出文字背后的作者”,我们希望通过高考选拔那些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并且有深入思考的学生。如去年全国I卷,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唯分数论”的思考。应该没谁比亲身经历了这些的学生们更有话语权。
总之,高考作文一直稳中求变,这些变化顺应着时代的变化,也更加符合选拔人才的标准。
据新华社据新华社法制晚报法制晚报北京晚报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巍)昨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安徽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这被视为安徽省未来30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