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近日,广场舞大妈与篮球男孩因争场地而引发肢体冲突的新闻引爆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少年。在相关方面给出解决方案后,双方均不接受,舆论也持续发酵。据最新报道,事件已经发展到了“三方会谈”,公园管理处组织篮球团体代表和广场舞团体代表就此事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的协商,最终的结果是——公园管理处暂停公布篮球场管理办法草案,双方等待最新的管理办法出炉。(澎湃新闻)
公共的篮球场,广场舞能不能用?本应是满足中老年群体休闲健身需求的广场舞,缘何一再成为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
屡发冲突,广场舞成城市“甜蜜的负担”
广场舞,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是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健身舞。作为中老年群体性运动项目,广场舞越来越红火。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人,已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广场舞不断活跃的同时,引发的纠纷比比皆是。2013年10月,武汉一小区,住户不堪噪音的长期干扰,加上多次交涉无果,向跳广场舞的人群泼粪便泄愤;2015年,在安徽蚌埠一广场上,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和玩轮滑的青年因为场地发生纠纷,大妈怒扇青年耳光;2016年8月,在南京一小区,车主抗议车位被广场舞者占据,双方产生矛盾并报警……制造噪音、“争抢地盘”、广场舞扰民,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全国现象”。据网络相关调查显示,7成网友认为,广场舞有扰民现象,以至于广场舞成“扰民舞”,甚至成“广场武”。
广场舞扰民背后是老年活动场所的匮乏
当然,在公共篮球场不是不能跳广场舞,没人打篮球时用于其他健身活动,无可厚非,但篮球场说到底还是打篮球的地方,一旦发生冲突就应该让位于篮球活动。这不是谁让着谁的问题,而是基本的规则,任何时候,规则都应当被尊重和遵守。占了场地还打了人,广场舞大妈确实不占理,舆论倒向篮球男孩不无道理。此次篮球场争夺战,确实与广场舞大妈不讲规则有很大关系。
事件的发生,也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广场舞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当前,打篮球有篮球场来满足刚需,踢足球有足球场来满足刚需,但似乎哪个城市也没有专门的广场来满足大妈大爷跳广场舞的刚需,毕竟当前的广场并不天然的以跳广场舞为第一职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养生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当棋牌馆、门球场等适合中老年人的健康场所不够用时,低成本的广场舞也是无奈之选。而且,广场舞还弥补了很多老人由于子女不能“常回家看看”的精神空虚,从而促进了广场舞队伍不断壮大。队伍庞大,但没有专门的场地,广场舞只能占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于是“抢地盘”、跳舞扰民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问题的背后,是中老年人活动场所以及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供给不足,与中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文体需求之间的矛盾。
增加供给、平等协商,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在“老有所养”得到基本保障的基础上,“老有所乐”便成为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老年人到哪里寻找自己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已成为当前全民体育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不然类似的冲突还会出现。
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建设、开放和管理好文化广场、文化馆、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市民书屋、公共阅报栏、棋牌室、门球场等,让老年人有场地娱乐、有条件健身、有项目活动;可以引入民间资本,诸如参考商业性收费的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场地的运营模式,坚持公益为主,适当收费,通过商业性的活动场所,纾解公共场所的压力;要对现有的公共空间资源采取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性,对场地进行时段划分,合理配置公共空间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上预约场地等方式,分时错峰安排活动场地;要强化群众文化活动的监管、规范和引导,让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行为有序进行,避免随意占道、任性“抢地盘”、噪音扰民等现实问题。
具体到参与人数过亿的广场舞,更需要将工作做细,让其“有地可舞”、“舞得规范”。要增加场地供应,比如在远离办公、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场所的地方,建设相应的文化广场。同时,尽快推进学校、体育场等的开放,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空间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要明确管理主体,可以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将其纳入到社区管理中,并成立管理小组,各管理小组分社区、分片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广场舞管理工作,同时指导社区广场、公园管理处,对广场舞组织者实行登记制,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直接联系组织人进行劝导;制定广场舞的活动规范,实行定地点、定时间、定音量,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把“广场舞扰民”消灭在萌芽状态。广场舞大妈也要增强公共意识,比如如果不忙,完全可以白天跳舞,避免下班时段跟年轻人争场地,比如利用零散边角资源,分散队伍,分散跳舞。
此次事件的“三方会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广场舞问题的借鉴,政府完全可以试图给广场舞大妈和小区居民等其他市民提供一个协商谈判的平台,以建设和谐小区、和谐城市、和睦邻里为目标,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谈,达成协议。不仅由此可以培养广场舞大妈们的“自律组织”,还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提供现代协商机制,提升市民协商意识,加速社会治理创新,同时为政府提供了参与引导的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宏山:政府应积极培育各类文体休闲类组织,提升其管理能力,由这类社会组织来管理广场舞活动。
新华网:重要的是改变场地稀缺。
央视主持人韩乔生:该尊老爱幼!
网友汪昌莲:广场舞成“扰民舞”,甚至成“广场武”,看似一个小问题,却也是一道民生难题。如何满足人们喜欢健身和追求安静的不同诉求,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换言之,“广场舞抢地盘”,折射公共管理缺位。这显然值得有关部门反思。
新闻推荐
用户服务升级,雷沃阿波斯带来三夏智能新体验 戳戳手机 收割机开进麦田
本报讯“春争日,夏争时”,6月11日,记者从雷沃重工获悉,今年的三夏时节,雷沃重工作为国内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趋势,跨界发展智能农机、智能化服务,引发了整...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