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根基,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当前,安徽省正在全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举办,不仅搭建了制造业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拓宽了广聚全球资源、振兴安徽制造的合作路径,更凝聚了制造高品质产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
风劲好扬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安徽有着制造业发展的优秀传承,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是中国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第一台VCD的诞生地,兴起了扬子、美菱、荣事达等一批国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主动顺应了当时的消费升级潮流,擦亮了“轻工大省”的品牌。安徽更是扛起了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大旗,抢抓汽车产业大发展等制造业升级机遇,发出了中国品牌的最强音。进入新时代,随着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加速崛起,安徽制造正被装上新引擎,加速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
创新,是振兴制造业的第一动力。真正的核心技术既求不来,也买不来。先进制造业之所以“先进”,首要的就在于技术先进。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不能把高楼大厦砌筑在别人的墙基上,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在核心技术上勠力攻坚,聚焦安徽省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现代医疗医药等重点行业,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主动发力应用基础研究,勇于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让安徽制造在方兴未艾的“新产业革命”中勇立潮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制造业企业更应当发挥创新主力作用,走一条执着主业、专注创新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成长为行业内令人尊敬的“技术控”,逐步壮大为占领一方高地的“独角兽”,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持和发挥技术创新的灵活性、敏捷性和领先性。广大中小企业是最富活力的创新群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平台作用,引领集聚创新、集群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营建更加包容、更富生机的创新生态圈,把创新奉为圭臬,靠创新激发活力,最大程度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潮,让创新型制造、智能型制造的时代新潮流激荡江淮大地每个角落。
开放,是振兴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之初,安徽轻工业兴起,走的就是技术引进和开放合作之路。如今,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合资合作,更被列为安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开放,为安徽制造激发了进步动力,积淀了发展优势。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安徽制造业更要顺势而为,广泛集聚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以力度空前的大开放推动制造业迈上超常规的振兴路。坚持以开放扬长项,越是具有优势的领域,越要主动聚合海内外优质资源,以强引强、强强联手。大开放,更是制造业“补短板”的关键路径。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是安徽省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异军突起的“密码”。持续填补产业“空白地带”和产业链上的“空白环节”,仍要认准这条路、走通走好这条路,用大开放贯通制造业全产业链条,真正走上链式集聚、集群发展的产业兴盛之路,打造蜚声国内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品质,是振兴制造业的根本依托。掀起制造业的品质革命,核心是人,关键在于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推动贯通生产制造各流程各环节的管理创新,用全面质量管控砥砺工匠精神,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造业质量管理新模式。竞争是激励品质升级的“利器”,把制造业企业推到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统一大市场中,让市场竞争磨砺企业品质立身、品牌兴企的经营品格。生产者尊崇质量、消费者信赖质量,在全社会培育重质守信的质量文化,让全民共同行动起来,共铸品质制造,共享品质生活,在振兴制造业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安徽银行业“质量提升年活动”成效初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序开展各项活动为推动安徽省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