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淮汽车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态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洞悉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端的结构变化,稳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十八大以来,江淮汽车累计销售各类整车276万辆,超过公司前47年销量总和,实现销售收入2286亿元,每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超1000亿元的总产值,帮助近10万人实现就业,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
质量为本 制造“含金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江淮汽车坚持 “质量为本”核心理念,以合资合作为纽带,以国际先进为标杆,全面提高质量标准,实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达到世界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06批),江淮大众旗下首款电动车位列其中。江淮大众首款产品公布,距双方2017年6月正式签署签订合资合同仅十个月。 “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合作共赢”的新合资合作模式,确保了江淮大众项目的高效推进。
大众汽车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品牌优势,而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了的丰富技术研发与市场运营经验。双方从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实验验证、生产制造等环节开展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调动优质资源,向合资公司提供管理、营销、研发、试验验证、制造能力建设、质量管理等多方面输入。
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强强联合,在中国汽车界开创了在合资公司自主开发和运营全新品牌的全价值链合作模式。共同设立核心研发中心,为江淮大众合资项目搭建了共享世界先进技术和国际化一流供应商体系的平台。随着合资企业逐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独立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品牌,中国汽车品牌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步伐将更加坚实。
坚持质量为本理念,江淮始终践行品质战略导向,围绕顾客满意度提升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产品可靠性质量和感官质量提升,创新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品质。
以专业职能、分级管理为抓手,有效支撑质量体系管理运行和绩效达成;从研发、制造、市场改装全流程强化管控手段,强化外部通报、生产资质审查、市场改装、GB7258换版等专项法规调度,从新法规、新产品、重点问题、重大风险等维度,强化产品的合规风险管控;产品围绕质量在线自动测量控制、关键质量特性过程监控和能力提升,进行过程控制和中值管理等工艺优化程序,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为实现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江淮汽车积极打造星级示范店建设项目,优化提升客户接触点。目前,江淮汽车星级示范店已认证190余家,遍布全国29个省市。作为提升服务技能的重要举措,截至2017年,江淮汽车共举办九届服务技能大赛,为全体经销商提供竞赛平台,比学赶超、以赛促训。 2017年,江淮乘用车首次将服务顾问纳入关键岗位认证测试,开展9场培训测试,吸引3000多人参与。此外,通过新能源汽车远程服务平台,进行车辆实时监控及故障车辆重点监控,以6万多台车为数据源,每日产生约1500万条数据,以大数据应用突破产业化技术。
品质变革 研发创新力持续增强
江淮汽车坚持创新驱动,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以“绿程计划”为核心,全面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实现先进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网联技术达到世界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坚持“安全、节能、环保、智能、舒适”的关键技术研发路线,江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技术开发水平和研发能力建设,结合经营特点与战略方向,构建一主四辅研发体系、NAM流程、两化融合信息系统平台,营造优良技术创新环境,促进技术创新高效推进。
结合管理实践经验,江淮创建了行业独有的NAM流程——基于顾客价值诉求从概念到产品交付的流程方法。同时依据技术创新重要等级、范围深度与价值特点整合全方位优势资源,江淮全面构建起基于NAM流程的一主四辅研发体系,实现全球24小时高效协同研发。
以合肥总部研发中心为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以NAM流程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模式;设立意大利、日本海外研发中心,着力于概念造型、前瞻性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建立JAC-合工大汽车技术研究院、JAC-上海交大汽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JAC-华中科大汽车技术研究院、JAC-天津大学发动机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结合实体,与清华大学、中科大、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强化项目合作;加强与AVL、Ricardo、Bosch、Hosch等战略合作,为构建国内外战略合作体系和实现产品高标准提供保障;各事业部生产技术部门围绕生产技术能力提升、变型变动产品开发和市场技术支持与服务,提升产品开发针对性和灵活性。
作为2014年工信部第一批试点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单位,江淮汽车于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新标准的贯标,获得年度突出贡献奖“创新型企业”荣誉称号,同时相继完成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等十多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江淮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11600件,获得专利授权证书9600余件。
近年来,江淮汽车围绕先进制造业提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超80亿元,布局轻卡、江淮新能源乘用车两大超级工厂。其中,轻卡超级工厂拥有世界级智能制造平台,集核心零部件配套、整车生产和港口物流发运功能于一体,设计双班年产高端轻卡及纯电动轻卡20万辆。被誉为 “中国制造2025”安徽样板工厂的江淮新能源乘用车超级工厂,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整体自动化率达97.5%。
立足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果显著。截至目前,江淮汽车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9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达15亿公里。其中,2017年累计销售超3万辆,同比增长31.14%;纯电动轿车销售 2.8万辆,同比增长53.9%;新能源客车销售2556辆。
依托十年七代技术研发成果,2018年江淮汽车将陆续推出iEV6E运动版、iEVA50、iEV7S、iEV7、iEVA60等新品,形成A00、A0、A、B级系列产品矩阵,后期还将推出江淮蔚来、江淮大众等产品,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2017年10月,江淮汽车独家发布新能源领域最新自主研发成果——电池热管理系统,即液冷技术,可实现动力电池在-30℃—55℃的温度环境下正常工作,并将电池温度迅速控制在适宜范围。目前,江淮汽车已系统掌握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远程监控、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特别是率先突破高比能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技术,形成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正向开发能力。
2018年2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江淮,该中心基于江淮新能源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及整车系统集成,整合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资源,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以合肥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
2015年,江淮汽车提出“绿程科技计划”,计划在节能减排技术、智能安全技术、降噪技术、轻量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制造工艺等方面实现系统突破。 2017年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1.5TGDI发动机,结合了缸内直喷、增压中冷、DVVT三大主流技术,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摘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中国自主品牌首款批量市场化的6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打破了合资品牌对中国汽车市场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垄断,成功通过国家“863”课题验收,并获得国内行业顶级专家组评定。
深耕海外 国际化格局稳步构建
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东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世界舞台上演绎得有声有色,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式发展。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实现出口四连降后的第一次增长,出口量89.1万辆,同比增长25.8%,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新势力的代表,江淮汽车深耕东欧、非洲、拉美及中东等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速产业布局。 2017年,江淮汽车实现出口6.5万辆,整体出口排名位居行业第四位,SUV出口位居行业第一。其中,江淮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出口汽车3.8万辆,约占江淮出口总量的60%。
立足“一带一路”发展战略,2017年江淮在伊朗、哈萨克斯坦两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成为国际市场上亮丽的“中国名片”。
JAC哈萨克斯坦汽车项目是哈萨克斯坦32个产业振兴项目中唯一的汽车行业项目,受到中哈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并对江淮汽车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加快“走出去”步伐给予肯定。
目前,江淮在哈萨克斯坦的工厂已经投产,该工厂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精湛生产工艺,是哈萨克斯坦唯一拥有焊装线和涂装线的汽车厂,具有“哈萨克斯坦国家汽车制造中心”之称。 2017年,江淮汽车对哈萨克斯坦累计出口近千台,并实现对塔吉克斯坦转口,有力提升了江淮JAC在中亚地区的品牌知名度。
把握机遇,谋定而后动。江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色成绩,离不开江淮在出口市场累计的深厚经验与实力,以及差异化经营策略。目前,江淮汽车出口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中东的伊朗、埃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西南亚的孟加拉、斯里兰卡,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老挝和东欧等国家。同时,江淮还建立合资公司或组装工厂,包括越南合资公司,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9个KD工厂,组装产品覆盖江淮轻卡及乘用车产品。
“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通过打造国际化水准的产品和服务,稳步提高了江淮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刚刚过去的4月,江淮汽车对外出口依旧维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累计出口8499辆,同比增长23%。未来江淮还将继续深耕国际市场,助力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加速崛起!
新闻推荐
安徽银行业“质量提升年活动”成效初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序开展各项活动为推动安徽省银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