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记者日前获悉,今后安徽省将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发挥在农村居住生产生活的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的作用,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的。
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
今后安徽省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同时,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落实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责任制,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夯实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将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同时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培育一支乡村企业家队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激发科技人才创造活力
这方面,安徽省将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逐步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评聘和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制度,对长期在乡村一线工作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晋升职称等级,适当提高职称评聘比例。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
鼓励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今后,安徽省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进一步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贯彻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
此外,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
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
记者获悉,今后安徽省将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实施精准技能培训计划。
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积极开发基层特定岗位,对人员空缺岗位可按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模式进行补充。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世界第一台VCD、中国第一台国产空调、第一台国产微型电脑等都是在安徽诞生的。安徽历来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如今,已成...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