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获悉,9月20日,省公安厅通报了今年以来安徽省打击经济犯罪的总体情况。据悉,今年1月至8月,对各类经济犯罪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17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88人,涉案金额153.9亿元。
从发案数来看,居前的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287起,合同诈骗案216起,信用卡诈骗案175起。
在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工作方面,省公安厅对恶意退出、跑路、抽逃资金等性质恶劣的机构,从严打击处置,对违法犯罪活动形成有效震慑。对确已潜逃境外的,及时查明轨迹、找准方向,开展“猎狐行动”境外追逃。
在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工作方面,今年以来,假冒伪劣商品类犯罪案件全省共立案39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6名,缴获假冒伪劣商品83万件,涉案价值3亿余元。
在打击涉税犯罪工作方面,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共立案侦办危害税收征管案件410起,同比上升43%,抓获犯罪嫌疑人653名,涉案价值24.9亿余元,挽回税收损失3.3亿余元。记者 王叶华
□新闻链接
这些常见经济犯罪需提防
(一)集资诈骗犯罪
作案手段:
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打着各种旗号,对群众许以高额回报,从事诈骗活动。一些被蒙蔽的群众受所谓高利息诱惑,倾注了大量积蓄参与所谓“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警方提示:
1、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非法融资和非法集资广告陷阱,谨防上当受骗。
3、抵制高息集资诱惑,理性选择投资渠道。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作案手段:
犯罪嫌疑人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进行资金运营。
警方提示:
广大市民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对高回报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认真思考,减少投资行为盲目性,避免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三)网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
作案手段:
犯罪嫌疑人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使用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在网上寻找销售和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上下家,相互资金往来利用支付宝账号和微信钱包进行转账交易。
警方提示:
1、不能贪小利,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同时向商家索要并保存发票。
2、遭受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时,应就近到当地药检、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报案;涉嫌犯罪的,到当地公安机关或拨打110报案。
记者 王叶华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莉)近日,省政府出台《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5年)》,聚焦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短板,改...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