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文
“改革开放以来,皖北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要用镜头记录家乡变迁,反映家乡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 ”国庆前夕,高思杰在田间地头采访,边和乡亲们“拉呱”,边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
在新闻行业,高思杰已经奋斗了20多年。“我是‘半路出家\’,刚入行时就是个‘门外汉\’,一篇简讯都要花上不少工夫。 ”高思杰回忆,为尽快熟悉新闻采编业务,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有一天晚上,高思杰右腿血管突然破裂。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采访,他简单包扎后继续工作。几天后,病情加剧,高思杰只得接受双侧大隐静脉抽剥手术。医生叮嘱休息3个月,他却只休息了20多天,便又扛起摄像机深入农村。
有一年除夕夜,高思杰冒着鹅毛大雪,连续采访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结束时已是年初一清晨。路上积雪近半尺,他小心用雨伞护住摄像机,进家门第一个动作,是用冻僵的双手给家人递去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20多年记者生涯,高思杰已经连续十几个大年夜值守。
“用脚步丈量新闻事业,为奋斗者鼓与呼。 ”在高思杰看来,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只有裤脚沾满泥土,始终奔跑在一线,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他每年发稿量近600条,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超过300条,70多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 “我将继续奋战在新闻一线,努力宣传好报道好新时代人民群众火热的改革创新实践。 ”高思杰说。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南京10月2日电(记者朱筱)国庆长假伊始,南京市内各个红色旅游景点人潮涌动。国庆节当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