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很多朋友都外出旅行进行放松。不过,旅途中有旖旎的风光,也可能会让你的身体“很受伤”。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大附一院了解到,节假日期间,因生活节律被打乱,不少市民被消化道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皮肤晒伤等“旅游病”盯上,专家提醒市民做好防范。需要注意的是,市民出门在外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A
关键词:失眠
假期也要保持正常作息
“到了节假日,很多朋友会选择外出游玩、走亲访友,原本规律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被打乱,饮食无节制,作息无规律,很容易导致失眠(睡眠障碍)的发生,而睡眠障碍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国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群森提醒,本身就有睡眠问题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朋友们尤其要注意,因为生活不规律不仅仅会导致睡眠问题的加重,还会造成生物节律的紊乱,从而使人体的血压、血糖、激素水平、代谢水平受到影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假期旅行,外界环境的变化、地域海拔的影响都容易导致失眠的发生,群森表示,在旅行期间要想安然入眠要做到以下几点:尽量保持规律和良好的作息节奏,避免通宵狂欢,日夜颠倒;调整好心态,控制情绪,不要过度兴奋或过度焦虑;健康规律饮食,不要胡吃海喝,过饥过饱;如果本身就有睡眠障碍,可以提前请医生开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随身携带。
B
关键词:脚痛
日行万步要选择对的鞋
假期游玩,免不了每天上万步甚至更多的步行,一天下来,感到腰酸背痛,尤以两只脚最为明显,足背肿胀起来,走起路来足跟疼痛,步履难行;有些人是由于脚和鞋长时间磨擦,导致脚趾起水泡,脚板磨破,严重的还会出现腿肚子抽筋。
“市民外出游玩首先要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而且最好不要穿新鞋走太远的路,因为鞋子要跟脚有个磨合的过程。此外,鞋底也有讲究,不宜过薄或过厚,如果鞋底太薄,鞋子对脚的保护作用就会减弱,如果鞋底太厚,脚就不能感觉地面高低不平等状况,路面情况无法及时传递到大脑。”中国科大附一院骨科主治医师鹿亮建议,外出要选鞋底厚度适中的鞋子,既可以给脚提供一定的保护,又不会过分阻隔大脑判断路况。
运动鞋是外出游玩很好的选择,但是,运动鞋也不能一穿到底,再昂贵、再合脚的运动鞋也不能一穿四五年。鹿亮表示,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更换鞋子:鞋撑肥了——会失去对双脚的支撑保护,容易不跟脚或崴脚;鞋里凹凸不平——有的鞋外观挺新,但内部却被压出了脚的形状,即使垫上鞋垫也会硌脚,容易影响运动鞋对全身关节的缓冲作用;鞋底磨平了——运动时,脚的主要着力点在前脚掌,因此运动鞋的鞋尖会微微往上翘,使后跟容易离地,保护足弓,但鞋子穿久了,鞋尖会被压平,失去原有的弧度,使脚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降低,容易使人跌倒。
C
关键词:晒伤
不能对紫外线掉以轻心
“出去玩可别忽视了防晒,别以为秋高气爽、气温适宜就可以对紫外线掉以轻心,防晒可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功课。”中国科大附一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蔚表示,阳光明媚的天气由于云层的吸收少,我们照射到的紫外线主要是UVB,它会引起表皮层的改变,更容易产生红斑、肿胀等晒伤、晒黑反应。即使是在阴天仍然有部分紫外线散射到大地,由于云层的吸收,穿透能力较强的UVA则更多,它主要引起真皮层的改变如胶原纤维、血管等改变,近期表现为皮肤晒黑,远期则表现为皮肤粗糙、皱纹增加和色素异常。
户外活动时首先要做好物理防晒:打遮阳伞、戴防晒帽都可以,同时涂抹防晒产品,秋冬可选择SPF(防晒系数)数值在15~20,UVA的防护效果PA+的防晒产品,对日光敏感或光敏性皮肤病患者推荐高防护效果产品。
刘蔚建议,出门前15分钟涂抹防晒产品,每次用量约5毛钱硬币大小,每2~4小时补用。涂抹时轻拍就可以了,不要反复揉搓,以免促进防晒剂渗入皮肤,引起敏感和阻塞毛孔。防晒品要及时清洗,6月龄以下婴幼儿不建议使用防晒剂,月龄以上婴幼儿可选择SPF值小、PA等级低的防晒品,使用前应在手腕上少量涂抹以确认是否过敏,再决定涂抹。
D关键词:饮食
外出饮食注意荤素搭配
国庆佳节,至亲团圆、好友相聚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聚餐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有人认为过节只有鸡鸭鱼肉摆满一桌才气派,但其实餐桌上的食物应该要荤素搭配,肉类、海产品、蔬果、豆类都应有,尤其是蔬菜水果,既富含膳食纤维又清爽可口,更应该多吃。
“近期我们接诊了很多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这些患者一般都有基础病史,假日期间饮食不规律,饮酒、暴饮暴食诱发了消化道出血。”中国科大附一院消化内科护师李莎表示,节假日期间,因胰腺炎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基本都有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节假日期间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导致疾病复发。
“去餐馆就餐,饮食健康和安全都要注意。饭前洗手大家都知道,但点菜单往往被忽视,菜单可能成为各类病菌传播的载体,点完菜后一定要洗手。”中国科大附一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周文婷建议,点菜的时候,以一家10口来说,除去凉菜,荤食宜在3~4个,素食加上半荤菜6~7样。菜肴不宜油炸,加工不宜过度,否则会破环食品的食用价值。蔬菜宜选用新鲜应季菜,菌菇类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还不容易吃胖。
点菜的时候虽要照顾一桌人的口味,也应尽量清淡少盐、少糖、少酱卤,可点一些少油的菜,比如凉拌菜、清蒸菜、清炖菜。饮酒不宜贪杯,饮品不宜贪凉,碳酸饮料口味多样,但其含有二氧化碳,过多饮用会导致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此外,市民可以在家榨好新鲜的水果汁或者蔬菜汁带过去(鲜橙汁、猕猴桃汁、牛油果苹果、牛油果雪梨都是好喝又健康的绝佳选择)。
E关键词:急救
常用药急救药随身携带
中国科大附一院急诊ICU主任医师周树生建议,市民外出游玩时随身携带一些感冒和肠胃药物,同时,可根据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态来准备一些必备的药物,做到有备无患。有基础疾病的朋友,如果能够在国庆出游前到医院进行适当的体检或者听听医生的建议,准备相应的药物等就更好了。旅途中最好带上创可贴,避免爬山游玩跌倒,或在草丛中被草划伤。如果是自驾游的朋友,可以在车上配备急救药箱,准备一些旅途常用的药物。
“旅游时,如果遇到不慎划伤或者其它外伤的发生,导致出血现象,不要紧张,应先进行以下紧急处理后,再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周树生提醒,可用干净的毛巾、衣物等敷料或直接用手用力按住伤口,如果出血较多,渗透敷料,不要打开敷料而用其它的敷料直接在原敷料外进行包扎,也可以将衣物撕成粗布条,用来包扎止血,注意别包得过紧,以能压住出血为度。如果确定伤者没有明显的畸形,即没有明显的骨折,可将受伤部位抬至高于心脏水平,从而起到止血或者减少出血的作用。
心肺复苏应对心跳骤停
“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在旅途疲劳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比如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现象。”周树生提醒,此时应该在黄金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术,并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可以轻拍患者双肩并在耳边大声呼唤,如:“你还好吗?你没事吧?”同时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自主运动,若患者对拍打呼唤完全没有反应且不存在自主运动,则可认为是没有意识。在检查意识同时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
一旦发现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呼救,找人来帮忙并拨打120;判断患者是否心跳停止,一般通过触摸颈部的大动脉来判断,判断时间约5~10秒,如果发现大动脉搏动消失,或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口唇青紫时,我们都可以认定为心跳停止。
这时应立即按压两乳头的连线中点,进行人工按压术,按压速度约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5~6cm。按压过程中,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可以不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但应使患者头部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建议反复进行按压,可以每2~3分钟进行按压人员的交换,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以保证按压效果。
方萍朱伟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更多内容请点击链接
新闻推荐
前8月外商在皖投资122亿美元83家境外世界500强在安徽省共开设158家企业
83家境外世界500强在我省共开设158家企业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