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瑾在展示他的文言文作品
“敬劝诸公勤勉克己,明职辨司,厚德重教,博学笃行……”不久前的9月,安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袁瑾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以一篇千余字的文言文《与诸新生书》作为发言稿,获得了师生们的称赞。而这,并非袁瑾首次用文言文撰文论述,就在今年7月,他就曾因为一篇“三下乡”实践感悟《躬耕记》被媒体报道过。
作为一位理工科的大学生,为何袁瑾偏爱文言文?昨日,记者前往安徽师范大学,“对话”出生于1999年的袁瑾,了解到这个年轻人与古汉语不得不说的故事。
理科生酷爱文言文
见到袁瑾的时候,他带来了自己多篇以文言文撰写的文章。小伙子拿出其中一篇题为《与诸新生书》的文章告诉记者:“这是最新的一篇,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的。” 而他七篇的纸稿里,最早撰写的一篇文言文是作于2015年的《国史殇怀》,文章以“盘古创世,神州初立。人际初现,遂至炎黄。逐鹿鏖战,奠我华夏万年兴盛之基”开头,通篇洋洋洒洒数千字 。袁瑾有点羞涩地说:“这是我写的第一篇文言文,现在看起来比较生涩,文白夹杂,不成熟。”他回忆称,那是他心血来潮,第一次尝试用文言文写文章,从晚上8点动笔写,一直写到凌晨3点,没有想到还获得了校级作文比赛一等奖。
为什么会尝试写文言文?袁瑾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表示,自己对文言文,尤其是古典文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别人可能跟着老师或者文后的要求释义或者背诵,而袁瑾在高中时就能将课本上的文言文通读背诵,并咬文嚼字、举一反三。袁瑾认为,和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明显更加精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文言文里,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意义,行文也很考究。”除了课本上精选的古文片段,袁瑾也很注重课外的阅读,《古文观止》、《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以及《唐宋八大家文集》都是他的案头读物。
他将实践感悟写成《躬耕记》
今年7月末,袁瑾在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结尾时,以一篇800余字、骈散结合的文言文《躬耕记》道出实践感悟,先是走红校园,随后引来媒体关注。“时维七月,序属炎夏,大阳之时……诸工志坚行端,可以为贤矣,余当思齐而力行。”袁瑾说,《躬耕记》的灵感来源于长江,他第一天前往公司实践时,面对长江之美,便想要动笔,随后在体验一线工人劳动的过程中,有了许多感触。在7月23日即实践结束的前一天,袁瑾决定先写江景,以江景起兴引出来公司的目的,再结合公司整体情况抒发自己的劳动感悟。
袁瑾表示,文言文讲究句式工整、语句对仗,还有心境和情境的统一,有时还要用到一些典故。这就使得撰写一篇文言文之前,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构思和酝酿,才能动笔。“《躬耕记》我就花费了五六个小时去构思。”
为何如此喜欢文言文,却偏偏选择了报考理工科专业?对此,袁瑾给出了不同于寻常的答案,虽然高中时语文成绩颇好,但他偏偏选择了不具优势的“理科”,用他的话来说,文科既然学得不错,那更得把理科的短板给补齐。
采访中,袁瑾在介绍每篇文言文的创作初衷时,无意中谈到一件有趣的往事。他在提及2017年所写文言文《法说》时告诉记者,这篇文章是他送给自己的同窗好友的,因为当时对方想报考警察,作为朋友,袁瑾就写了文言文《法说》赠予好友,文中谈论了法律对于国家的要义,以此来鼓励好友。不过,他也笑称,“只有关系很好的朋友,我才会给他们写文言文。”
记者李婷维 文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记者从合肥滨湖科学城(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暨科技成果对接会上获悉,大院大所与安徽省合作建立创新平台21个项...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