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 敏
近日,上海市中芯国际学校的食堂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10月17日,有家长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吃的午餐十分简单,而该学校餐标是“每人每天24元”。家长们在与学校交涉过程中,又在食堂后厨发现了长满绿毛的番茄、变质腐烂的洋葱等食材,当即报警。(详见本报今日12版)
先是江西万安部分小学生吃上“发霉营养餐”,后有安徽芜湖两幼儿园幼童食用霉大米、臭鸡腿,如今上海中芯学校厨房又曝出烂番茄一事——— 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层出不穷的黑手伸向学生餐桌,令人愤怒的同时也让我们为孩子的“口中食”捏了一把汗。
比起其他的就餐场所,学校食堂更像是一座“良心检测站”。因为,这里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缺乏自我辨别和保护能力的“消费者”,那些劣质食品的提供者,根本就不需要有害怕就餐者感觉上当受骗后“用脚投票”的砸牌之忧。于是,“贵族学校”也好,“平民学校”也罢,只要食堂经营管理者的良心钻进了“钱眼”,想要利益最大化地“从孩子嘴里抢食”,几乎用不着遮遮掩掩或绞尽脑汁,而是轻而易举和手到擒来之事。这也就解释了上海那所“国际学校”里,为何前台上家长们已和校方吵得不可开交,但后面的食堂厨房中,仍敢将霉变食材赫然堆放。
资本是逐利的,没有监管的资本,在贪欲的趋势下会做出不少洞穿公众底线的事情。供应商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次充好,固然是学校食堂出现霉变食材的主要原因所在。但中芯学校试图把责任全部甩锅给供应商,却也是行不通的。供应商送来烂番茄、烂洋葱,你就照单全收,转手喂给孩子们?你们的良心呢?你们的责任呢?
霉变食材伤害的是孩子们的身体,食堂采购系统的霉变啃噬的却是教育的根基。实践一再证明,让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安全放心的食物,绝对不可单单希冀某一方面的“良心发现”,必须依靠互为监督的综合治理。
首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于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绝不能仅仅是证件的发放、运营的批准,而要对食堂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性监管,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无死角。
其次,要建立立体食堂监督体系。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让公众、让家长让全社会的眼睛盯着学生食堂食品的招标、采购、制作全流程,通过建立完善严密的食堂监督体系,实现校园食堂透明化管理。
最后,要加大惩戒力度,对将黑手伸进孩子口中的生产者决不轻饶,对监督不力或监管不到位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严肃追责,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学生食堂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应成为“良心检测站”。只有监管不打折扣,法律法规不缺位,才能倒逼学校及企业对学生食堂规范运营,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吃到安全营养的健康餐。
新闻推荐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头,这40年来是中国英雄辈出的时代,而民营企业家无疑是其中相当精彩的人...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