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漫画
漫谈万象
□安徽左崇年
以千字10元至30元价格找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相关部门对抄袭、剽窃的打击力度加大,一些自媒体采取更加隐形的侵权手段,通过将他人原创摘编整合“洗稿”,已形成地下产业链。(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20版)
洗稿是网络时代的新名词,可事实上人们已经不陌生。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洗稿”,是指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洗”是一种遮掩,其实涉嫌抄袭,“洗”实为“剽”。这种下三滥的做法,之所以在自媒体上大行其道,实际上反映出当下很多自媒体的通病:要内容没内容,要思想没思想,于是就只好靠“洗稿”来撑门面。
自媒体行业不是传统媒体,很多抄袭洗稿类的自媒体,背后是浸淫多年的互联网玩家在运营,他们深谙商业法则,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很多自媒体做大之后更沉迷于赚钱,因为粉丝越来越多,广告主也就越来越多。有的自媒体因为拿了投资人的钱,必须高度商业化,必须盈利,员工越来越多,接广告、卖货、卖书,想着法的赚钱,自己就不再生产文章了,交给团队打理。于是抄袭、洗稿现象频频出现。
有人统计,一年365天,如果要写出365篇以上不同的文章,按照每篇2500字计算,一年要写91万字,连职业作家都难以完成。专家认为,这种高密集的工作方式,在6个月内就足以掏空一个普通人30年的知识经验。一旦自媒体人没灵感、没题材、没思绪了,洗稿抄袭就会成为一种性价比超高的内容生产方式。所以那些不劳而获,没有职业操守的人,就会把它当作首选方式。
笔者以为,“洗稿”与“洗钱”一样,都是一种“将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违法犯罪。自媒体“洗稿”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整治自媒体“洗稿”,应该有法可依,要通过给自媒体立法,给自媒体立规矩,进行依法管理,一经发现严厉打击,彻底铲除洗稿产业链,坚决把那些以“洗稿”为生的自媒体打回原形、清出市场。并依法追究责任,课以重罚,让其偷鸡不成蚀把米。
新闻推荐
10月19日,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学生正在安徽东南外科医院中药医师的指导下认识中药并了解其用途。据了解,为迎...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