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开荒种地的林场职工李本祥从林业局调到了竹海镇的种苗场,也就是现在的世纪竹园。那时,摆在他面前的种苗场,还是一副荒芜破败的样子,一千多亩荒山背后,是种苗场背负的巨额债务。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力物力,李本祥和同事们开始思考世纪竹园的发展思路。经过对荒山的实地考察和各类苗种的特点比较,他们决定从事竹子种苗培育。
在大家的努力下,上级部门伸出援手给予了一定支持,职工们也自筹了部分资金,种苗场开始有了希望。苦干实干,李本祥和一同工作的林场职工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把荒芜的种苗场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地。
为了引进更多更齐全的竹种,李本祥多次到云南大山里去采集竹种;为了采集到稀缺竹种,李本祥的足迹遍及江苏、江西、浙江、云南等地。
目前,园内有竹类系统园、竹文化研究展示园、珍奇竹园、竹种繁育园等7大园,种植有从全国各地和印度、日本、泰国、越南、缅甸等8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的竹子485种,走进世纪竹园,你就像走进了竹的王国,荡漾在竹的海洋。
竹种有了,李本祥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竹子的组织栽培上,观察记载其生长情况,研究其耐寒、抗虫害能力等。他研读了大量林业竹业资料,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记录下来,先后在《植物研究》、《安徽农业科学》、《四川林业科技》等多家中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被聘请为《世界竹藤通讯》编委,受邀参加全国林业行业标准的制定。
经过李本祥等人数十年的精心培育,世纪竹园已成为一个科研、科普、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是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们的教学实习基地。
世纪竹园能发展至今,离不开李本祥二十余年的付出与努力。为了竹园,他从雄心昂扬的青年已步入中年,付出了最宝贵的青春,挥洒了最辛勤的汗水。李本祥用尽半生岁月成就了世纪竹园,也成就了世界最大的“竹基因库”。
新闻推荐
炮制爆款文章,千字只需10元——揭秘自媒体地下“洗稿”产业链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千字10元至30元找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