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针对省政协委员陈清海提出关于建立电子档案以逐步替代、取消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的提案,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在答复函中表示,将着力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
陈清海在提案中指出,健康档案自建立以来就问题不少,有的档案成死档,有的也无法流通,现在人口流动性强,不能流动的档案很难起到作用。时至今日健康档案的价值依然体现不大,除了每年公共卫生考核要检查数量外,几乎是在睡大觉。
陈清海认为,建立电子档案,放开公共信息平台,各级医院互认检查化验结果并存档非常重要,让健康档案流动起来。
据省卫生计生委介绍,为了更好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2012年初,原安徽省卫生厅下发了《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各县级综合卫生管理平台枢纽管理,建设涵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药物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到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97个县(区、市)级平台,所有县级平台均部署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配备终端设备以实现健康档案的电子化录入。
截至目前,省内所有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可以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修改、统计、管理与查询。省卫生计生委也要求逐步以电子健康档案代替纸质版档案,并做了大量工作。
如,在2016年《关于2015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场考核情况通报》中,就明确提出对于已经建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各地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应用,确定专人负责平台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与电子病历等系统互联互通,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利用率。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逐步取消纸质版居民健康档案,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
2018年,省卫生计生委还争取财政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建设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工作。平台建成后可以将全省各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中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明细数据通过部署大数据交换平台上传至省级,实现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的汇总,达到健康档案数据集中管理要求。在省级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各级电子健康档案的统计、汇总、分析,更能够实现对电子健康档案明细数据的核查。
省卫生计生委还介绍,为规范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录入质量,2017年,安徽省已挑选10个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扎实、信息化建设比较全面的县、区先行开展 “两卡制”试点。
通过试点逐步实现:以居民身份证作为服务接受者的唯一标志,每接受一次服务都通过身份证或活体人脸识别头像进行验证;以绩效卡为服务提供者的唯一标识,将服务提供者精确到人,谁服务计谁的工分,谁取酬,从而实现精确到人、精准服务、精细管理、按劳取酬。今后将在完善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操作流程与制度设计,杜绝弄虚作假,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完成数据的清洗工作。
2018年3月,该委在省级考核中要求各地以电子版档案迎检,要求各地进一步提升电子健康档案的规范性,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率,逐步取消纸质版档案,实现健康档案完全电子化。本报记者 周晓东
新闻推荐
检察“把关人”角色不可松懈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