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安徽新闻 > 正文

[本报评论]“高清无码”的胜利,也是公共利益的胜利

来源:济南时报 2018-10-26 14:1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评论员 熊苗

“高清无码”成为近日的全网热词。

这缘起于一桩正在侦破中的猥亵案件,本来并无明显特殊之处,却因本报上遭警方通缉的嫌疑人高清照片而“一炮走红”,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团中央等中央及地方新媒体平台转载,网友更是一边倒地点赞。

主流舆论和民意高度契合,背后是长期以来民众朴素的正义感和嫌疑人隐私权之间微妙博弈的一次集中爆发。

而上一次引发如此关注度的类似事件还是2016年1月,“中警安徽”(人民公安报社安徽记者站和中国警察网安徽公安的官方微博)发布三张犯罪嫌疑人正面照,并在照片头部位置写了三个字:“马赛克”。后来,这也被一些网友称为“史上最帅马赛克”。

当然,这两波操作的背景并不一样。

这次的“高清无码”,是在警方发布通缉令的基础上媒体所进行的二次传播。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发布通缉令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公民识别并举报,自然不能打码。对通缉令进行二次传播,也一直是同样作为公器的媒体,为嫌疑人早日归案所做的努力。

这波操作讨论的空间不多,也是这次民意一边倒的基础。

相比之下,2016年“史上最帅马赛克”的讨论空间要更大些。主要是因为当时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所以有一种声音是质疑当时还有无必要公布嫌疑人照片,是否侵犯了嫌疑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肖像权不用讨论,因为公安机关公布嫌疑人照片目的并不是为了营利,所以并不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要件。最主要的争议集中在近年来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的隐私权上。

在实际操作中,嫌疑人的隐私权和公共利益之间确实存在微妙博弈。如“中警安徽”给出的解释是,三名犯罪嫌疑人涉嫌的是拐骗幼童,如果是累犯,公布照片有助于更多人提供更多破案线索。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是法律和法治共识,但涉及公共利益,如何区分不同情形下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程度,是否也确实值得讨论?

“高清无码”走红,某种程度上也是公众情绪在这种讨论空间上的投射。

按照警方的总结,这起案件的告破,是“新媒体、传统媒体联动式立体化传播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模式”用于实践的经典案例;而有网友则总结为“天网”:天眼+网友。

无论如何总结,都说明程序正义的前提下,“高清无码”所发起的“人海战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清无码”的胜利,最终也是公共利益的胜利。

新闻推荐

安徽省农行召开“万家e贷”产品发布会

10月23日,安徽省农行“万家e贷”产品发布会在淮北市成功举办。为创新普惠金融新模式,安徽省农行在科大讯飞与农行总行战略...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评论]“高清无码”的胜利,也是公共利益的胜利)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