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仅限于物质生活的充实,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层面,因此,各种公共娱乐场所应运而生,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场所潜伏着的越来越多的火灾隐患,不仅使火灾发生率日趋升高,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愈加惨重。
哪些场所属于公共娱乐场所
汗蒸、足疗、桑拿等都属于公共娱乐场所,除此之外,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娱乐场所还有很多,它们真的比普通场所更具火灾危险性吗?最近几年,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频发,且容易成大火和亡人的局面。2008年9月20日23时许,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发生火灾,造成了43人死亡,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现场进行的烟花表演所致。2009年1月31日23时,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发生火灾,造成17人死亡、20人受伤。顾名思义,公共和娱乐是此类场所的两个关键词。
那么,究竟哪些场所属于公共娱乐场所呢?根据《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共娱乐场所是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具体分为五类:一是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二是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三是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四是游艺、游乐场所;五是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体现在哪
1.场所的位置设置不当。娱乐场所很少有独立的建筑,经营者一般都是用建筑物的一个局部进行装修和改造,有的是在商场、办公楼的某个楼层,有的在宾馆、饭店内,有的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还有的甚至是设在居民住宅楼内。这些建筑内部的消防设计是不能满足娱乐场所内的许多特殊要求的,这些场所与其他部分建筑空间没有完善的分隔措施,疏散通道狭小,安全出口数量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人员疏散困难,不容易扑救,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2.室内装饰、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一些卡拉OK厅、歌舞厅、夜总会、影剧院、礼堂等公共娱乐场所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进行装饰、装修,其建筑屋顶构件多是木质结构或钢结构,舞台幕布和木地板是可燃的,观众厅天花板和墙面也大多采用可燃材料,这些可燃材料会直接导致火灾隐患大幅度增加。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火势蔓延快,直接影响人员逃生。
3.用电设备多,着火源多。一些公共娱乐场所采用多种照明灯光和各类音响影视、电脑、空调等设备,且数量多,功率大。这些用电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转,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有些灯具表面温度很高,若与幕布、布景等可燃物靠近极易引起火灾。场所里由于用电设备多,连接到电器的线路也多,这就导致火灾着火源多。
4.人员集中,封闭性强,疏散困难。某些建筑在装修改建成公共娱乐场所时,在安全出口数量、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等方面很难完全达到国家的消防技术标准;其次场所封闭性强,公共娱乐场所为隔音等需要,往往采用全封闭的建筑装修形式。发生火灾后,容易形成烟气集聚。不管是卡拉OK厅、舞厅还是电影院、KTV,特点之一就是人多。遇到节假日,很多公共娱乐场所人员超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相当困难。而且,很多娱乐场所灯光昏暗,即便是小火灾,也容易导致人们惊慌失措,相互拥挤,争先逃生,秩序混乱。这时,如果场所内的疏散通道不畅,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公共娱乐场所为何火灾频发
1.商家不重视,管理不严格。有些商家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只顾挣钱,不管安全,用火、用电麻痹大意,违规操作;场所内既不注重灭火器材、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平日里又不重视防火巡查、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随意削减消防保卫人员,没有配备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致使消防保卫力量薄弱。此外,对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进行专业培训教育,全靠经验进行安全管理,管理水平低。因此,无法落实火灾隐患自查自改制度,消防设施得不到应有的配置、维护,消防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一些公共娱乐场所不重视消防安全,造成场所管理不严,滋生一系列火灾隐患。比如,为了营造气氛,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如歌舞厅、夜总会等会主动提供或默许人员携带一些蜡烛、氢气球、冷烟花之类的物品。在封闭的室内点燃蜡烛、冷烟花,其后果难以想象。就拿冷烟花来说,冷烟花可怕,不仅可怕在它属于明火,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神化”了它,轻信了“冷”字,认为它是高科技,不会引发火灾。然而实际上,冷烟花并不“冷”,它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700~800℃,接触到可燃物质时,同样可以点着。事实上,包括冷烟花在内,所有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都是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在室内燃放冷烟花,更容易引燃室内可燃物质,从而引发火灾,危险性极大。
2.顾客意识差惹火上身。事实上,不只是商家,很多顾客对消防安全也处于一种意识缺乏的状态。在娱乐场所燃放烟花、点蜡烛甚至制造明火,在醉意的催使下,很多危险悄然升级。如今很多人都喜欢去各种娱乐场所过生日,聚完餐,拎着蛋糕,继续第二场。2016年12月4日晚,安徽六安蓝孔雀酒店,一群年轻人在酒店过完生日后,将近200个装饰用的氢气球从电梯带走,在电梯内,有人闹着玩用打火机烧气球,氢气球在电梯内爆炸,导致8人面部不同程度受伤。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场景发生在密闭的包厢内,那么气球爆炸后很快会引燃包厢内可燃物,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如今,去娱乐场所过生日、聚会等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些家长还会把年纪尚幼的儿童带去娱乐场所,并缺乏看管。儿童的安全意识较弱,又天性好奇,一旦在娱乐场所密闭的空间内玩火,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3.管理有缺失。娱乐场所人多、隐患多,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然而娱乐场所的管理却常常不到位。“包夜”的现象在娱乐场所并非罕见,然而早在2006年,我国就出台并实施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其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可是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年轻的大学生群体里,“包夜”唱歌是很受欢迎的。通宵营业对于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通宵班时间长,员工值通宵班的时候,容易困乏,自然很难拿出十分的精力工作。如果夜场出现火灾隐患,员工又因为困乏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积小患成大灾。按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除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外,许多中、小型公共娱乐场所达不到标准要求,没有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范围。而目前各级消防机构人员少,消防工作相当繁重,有时很难顾及到一般性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致使部分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出现管理真空,处于失控漏管状态。这也是公共娱乐场所容易发生火灾的原因之一。 ·王应平·
新闻推荐
集众多“黑科技”于一身 江淮iEVS4正式上市 第二季万里公测启动,车辆将受极限工况检验
江淮新能源宣布正式启动万里公测第二季活动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在发布会上。2019上海国际车展江淮汽车新品发...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