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盛开,一群人过敏了;飞絮季,一群人过敏了。不要以为这都是因为春天到了,才引起各种过敏,其实过敏并非春天“特产”,可以四季发生,过敏原无处不在,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食品加工工艺增多,过敏的发病率也不能上升,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病、皮炎等。安医大一附院儿科丁圣刚副主任医师提醒,儿童过敏性疾病现在发病率非常高,因过敏引发的儿童哮喘高达70%-80%,同时很多患儿还伴有过敏性鼻炎,40%的儿童鼻炎患者会在10年内发展成哮喘。
儿童哮喘发病率3.6%
“咳咳,咳咳咳”,年轻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最容易患上的呼吸道疾病,很多患儿的上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且容易出现咳嗽和喘息,也就是哮喘。
“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一直在不断攀升。”安医大四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戚金威介绍,1990年全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为0.91%;2000年已上升为1.5%;而2010年发病率高达3.6%左右,可谓是儿童健康的一大杀手。
哮喘一年四季都会发作,秋冬时节,尤其是换季的时候,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儿童体质较弱,难以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对于体质敏感的儿童,感冒、冷空气、环境中各种过敏原等刺激都会诱发哮喘。
戚金威介绍,哮喘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绝大多数哮喘的孩子,都会在3岁以内出现发病症状,发现的越晚治疗难度越大。因此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要仔细当心。
说到儿童常见的哮喘,就必然要提到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性疾病现在发病率非常高,过敏性疾病又常伴哮喘。”安医大一附院儿科丁圣刚副主任医师提醒患儿家长,近八成儿童哮喘源于过敏。
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约有几百种。
“过敏性疾病非常常见,在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最主要的就是鼻部的症状。”丁圣刚介绍,“有些鼻部症状就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过敏性鼻炎可以跟哮喘同时存在。
“也有些病人很小的时候就有毛细支气管炎,在四个月到两岁左右,病毒感染长期发生,但这个病毒感染不能老有,否则气道就敏感了。”丁圣刚介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反复的咳嗽和喘息的情况,哮喘可能出现了,“哮喘的病人可能70%-80%合并了过敏性鼻炎。倒过来,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能百分之十几、二十有哮喘,治疗哮喘的同时,要治疗过敏性鼻炎。”
治疗抓住两个黄金期
很多人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混淆了,以至于耽误了治疗。丁圣刚介绍,过敏性鼻炎鼻子痒非常明显,但感冒就不是很明显;过敏性鼻炎没有全身症状,也不传染,感冒会发热、嗓子疼,流感还会肌肉疼痛;另外,感冒有接触感染,但是过敏一般不传染。另外,感冒,一个星期肯定能好,如果两个星期都没好,且没有发烧,就要考虑是否过敏性鼻炎。
“为什么哮喘发病率升高,很多实验和流行病研究都表明,空气恶化与哮喘症状的恶化有关,可吸入颗粒浓度的升高,以及汽车尾气,都对哮喘儿童的用药次数有影响。”丁圣刚介绍,对抗儿童哮喘,有两个‘黄金期’。因食物过敏等引起哮喘的患儿,到了六七岁时,随着肠胃的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病情会得到较好的控制或自愈,这种哮喘即民间所说的“门栓哮”。还有一些哮喘儿童,到了十一二岁,随着青春期性激素水平的上升和免疫力的增强,再配合规范合理的治疗,病情也会明显好转。
当今的治疗手段与水平,可以使80%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若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就可能致命。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增加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病、某些皮炎等,而随现在“熬夜大军”队伍的不断壮大,记者从安医大二附院了解到,门诊接诊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明显增多。
“很多患者对眼睛不适症状总是很随意,觉得可能是自己用眼过度了,到药店随便买一支眼药水来使用。”安医大二附院眼科主任陶黎明介绍,过敏性结膜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类,主要症状有眼部发痒、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多等症状,有时还伴有过敏性鼻炎。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各异。陶黎明介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结膜炎,要选择不同药物联合应用,所以,在患上过敏性结膜炎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找出过敏原,对症下药,才能避免因自己使用药物不当,对眼睛造成新的刺激。
在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过敏介质起着直接的作用,过敏原是过敏病症发生的外因,而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大量自由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氧化破坏是过敏发生的内因。
“不是所有的人都过敏,在同样的情况下有的人过敏而有的人不过敏。”据介绍,其内因就是一些人的“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是指某类人群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他们的免疫系统异于常人,故容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来,从而导致过敏的发生。
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多具有遗传性,如果双亲都有过敏性疾病,其子代有75%的人有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可能,其中50%在出生后前5年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的发生会逐渐减少。
张薇 王异 郑慧 付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文
余红霞/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大通区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安徽省森林防火条例》,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层层落实责任...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