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穿越时空”感受科技魅力 本报记者提前“探秘”安徽创新馆,众多酷炫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4-23 01:00   https://www.yybnet.net/

4月24日,在滨湖新区渡江战役纪念馆东侧,一个汇聚全省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馆即将盛装开幕。

安徽创新馆如同“原子裂变”般在环巢湖岸边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迸发出无限创造力,科技感与未来感扑面而来。数字沙盘、量子隧道、人造小太阳、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众多酷炫展品一一亮相,让人目不暇接,声光电打造的动感效果,让人仿佛成为科幻电影主角,赞叹连连。下面就跟着合肥晚报、ZAKER合肥一起提前去创新馆一探究竟吧!

目前安徽创新馆内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竣工验收和展陈布展,将于24日开馆。这里将成为全省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支点,重大创新成就集中展示平台以及国际化高端创新智慧空间。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就诞生在合肥

如今我们经常用的笔记本电脑、台式一体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前身机型却叫微型计算机,很多人小时候上过的计算机课,也被称为“微机课”。但是你知道吗?合肥,正是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诞生地。

作为安徽创新馆的核心,一踏入1号馆的大门,就看到了集中展示的安徽科技创新成就。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我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模型。这台计算机的技术负责人回忆起当年的研制工程,感叹“日夜兼程曾跨过无数技术障碍”。

1972年,由安徽无线电厂负责整机设计,清华大学电子系负责集成电路的研制,电子部六所负责推广应用,开始在省无线电厂进行联合设计。当时,研制微型计算机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研制出国产的微处理器芯片。“为了研究这个微处理器,我们借用显微镜等分析仪器分析了当时最先进的Intel 8008 、8080芯片中关键技术,对芯片电路一点点剖析,为了搞清楚,我们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为了尽快设计编程,研发人员经常加班到凌晨,到了最后的调试阶段时甚至紧张到失眠。在跨过无数技术障碍后,终于在1976年底,全部国产化的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合肥诞生,电子部命名其为DJS-050。1977年4月23日,这台机器演示成功,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微型计算机”的名字。

除了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世界第一台安徽造VCD、世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等安徽首创的“老物件”都将亮相创新馆展厅,绽放安徽创新的历史篇章。

集装箱式植物工厂 太阳流浪,植物也能生长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随着地球的“流浪”,地表温度已经下降到零下80多摄氏度,为了生命的延续,人类被迫离开了熟悉的地面,来到了封闭的地下城。尽管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依然引发人们的思考:在没有太阳光的地下,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是“可以”!4月22日,记者在创新馆1号馆展厅内,就有一家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集装箱式“植物工厂”,不需要阳光和土壤,就可以种植植物。

展厅内摆放着一个长方体的集装箱,“植物工厂”四个大字特别醒目。记者进入“植物工厂”看到,萝卜、芹菜、白菜等各类植物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即便是地下城,植物照样可以生长得很好。因为完全可以用人工光源替代太阳光。”安徽昂科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放心博士说,利用人工光源模拟植物需要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对植物进行补光照明,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源。

人工光源是如何产生的?记者了解到,“植物工厂”能够大规模量产的原因在于半导体照明LED的应用。从2014年开始,该公司研发团队启动了光电子在植物照明及植物工厂中应用的研发,将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平台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和应用。

同时,为解决植物工厂光照及环境控制技术,该研发团队打造出国内首创的四通道光配方传感器技术,取得了生产成本低,并适合植物工厂内大规模使用等技术优势。这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攻克,也为“植物工厂”的诞生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植物工厂”生产的蔬菜营养如何?通过对营养液配方、LED人工光配方和光照时间的科学调控,以及对CO2浓度、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的控制,叶菜和生菜生长周期可缩短至35天,单棵产量高达130克,而且蔬菜营养成分含量高、口感好、硝酸盐含量低。

仿人双足救援机器人 酷炫登场轻松攀爬

创新馆1号馆2楼智能机器人展区,合肥科学岛带来他们研发的仿人双足救援智能机器人,这也是我国首台以实施危险环境救援为目标的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其在复杂环境下自主行走与多任务作业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满足救援方面的需要,这款机器人进行了仿人机构的设计与制造。科研人员以人体工程学理论为指导,按照170厘米身高的常规人体质量分布、尺寸等参数,来配置机器人的仿生机构的自由度、尺寸和重量。

灾害现场环境错综复杂,具有敏锐的视觉感知判断能力必不可少。为此,专家设计了一种结合双目立体相机与激光扫描仪的环境感知系统,可以实现双目图像的自动配准与分割,并能对图像中指定像素点的三维坐标进行测量,以实现仿人机器人所需的目标检测、识别、定位等功能。这使得其具有典型环境和常见物体感知识别能力,同时可以对行进路线进行自动规划,能够攀爬、自主避障、在崎岖路面行走,适应各种地面环境。

针对复杂的工作环境,该机器人还采用了人工遥控操作、紧急情况处理等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半自主控制方式。

此外,这款机器人还拥有形状自适应抓取技术,它的“左右手”均为3指结构,每个手指可以独立旋转和抓握物体,单手最大抓取质量为5公斤。在灾害现场,它可以完成转动阀门、清除障碍物等任务。

世界首台磁共振儿科机 “活力”亮相可爱十足

长期以来,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并没有专门为婴幼儿设计制造的系统。在创新馆展区内,一个身材娇小玲珑的核磁共振仪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与普通的核磁共振仪不同,“迷你磁共振”纯白色机身搭配蓝色流线,可爱十足。

据介绍,来自美时医疗的儿科磁共振成像系统NEONA,是婴幼儿专用的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也是全球首台磁共振儿科机器。它机身娇小,轻便易安装,可以直接放进儿童急诊室,零距离为婴幼儿诊断,避免了成人仪器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这款产品在2018年首届上海进口博览会上一经亮相,就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专门为婴幼儿打造的核磁共振仪,这台机器机身娇小,在人体平躺的头部位置,专门做了固定装置,此外这台机器的噪音也比目前医院常规的磁共振器械小得多。这款机器成像清晰、分辨率高,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疾病信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市场空白。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早产儿提供一个温度、湿度、氧气等指标最佳的环境,公司还为磁共振儿科机配套了专用恒温箱。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唐萌 文/图

新闻推荐

永红幼教 爱心满满

4月18日上午,永红幼教大型公益行动暨安徽经视“映山红”公益行动捐赠仪式,在经开区祥园幼儿园拉开序幕。永红幼教旗下...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穿越时空”感受科技魅力 本报记者提前“探秘”安徽创新馆,众多酷炫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