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开启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新经济、新经济生态、新经济场景、类脑智能技术、基因解码,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如今在合肥高新区早已破土拔节、华荫如盖。
1
吹响进军新经济的嘹亮号角
合肥高新区发布《发展新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吹响进军新经济的嘹亮号角。
《方案》以建设“新经济尖峰”为目标,按照“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新平台、新主体、新生态”六位一体发展思路,系统推进新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四大变革性技术、五大新经济形态、八个新型应用场景、百家瞪羚独角兽企业,充分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目标、路径、重点、抓手,一张清晰的“作战图”呈现于眼前。
瞄准前沿,是这张“作战图”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我们将前沿技术创新作为新经济核心驱动力,开放创新平台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瞄准处于科技创新前沿和爆发式增长临界点的新经济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促进。”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软”“硬”兼顾,是这张“作战图”的创新亮点。众所周知,合肥高新区量子通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持续领跑,一批突破性技术、创新性产品在此诞生。《方案》提出兼顾“硬科技”和“软创新”,既重视场景的引领性价值,着力强化生态的资源整合集聚与创新创业促进作用,优化提升新经济场景支撑与要素环境支撑,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统筹推进,是这张“作战图”的鲜明特点。合肥高新区坚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环境塑造等工作统筹规划、布局、推进,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领域需求和特点,精准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推动。
瞄准目标、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预计到2021年,新经济成为该区经济增长核心动能,总体规模占比达40%以上;新经济企业数量增长50%以上,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达100家以上;年均新增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年均新获得风险投资企业200家以上,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突破700家。
2
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高新区就未来三年新经济发展做出部署提出打造世界领先的新经济创造者和引领者的目标。这一目标背后,是一批高成长企业的群体性崛起。
“区别于传统的‘中小企业——规上企业——龙头企业’的旧工业范式路线,新经济企业作为发展新经济的承载主体,呈现出‘创业—瞪羚—独角兽—龙’的非线性成长现象。”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新经济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创新能力强,企业发展迅速。
一批这样的高成长性企业正在孕育成长。2018年5月,合肥高新区正式启动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并形成合肥高新区2018年度高成长企业认定标准。2018年9月,合肥高新区科技局组织召开高成长企业申报启动会,并启动高成长企业申报工作。2018年11月,合肥高新区科技局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对152家申报企业进行数据筛选与信息核实,顺利完成高成长企业的遴选与认定。最终认定,132家高成长企业,83家瞪羚企业、46家瞪羚培育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和1家独角兽企业。
这样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蕴含了何种能量?以瞪羚企业为例,六成瞪羚企业2017年营收规模过亿元;专利授权总数复合增长率达到25%,持续自主创新表现突出;拥有各类研发平台142家,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发展潜力更是不容小觑,瞪羚培育企业整体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168.2%,瞪羚培育企业整体纳税复合增长率高达288.6%,瞪羚培育企业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到86.3%。
“合肥高新区企业目前已形成三大产业体系,未来产业、支柱产业与基础性新兴产业,132家高成长企业中,124家属于三大产业体系,占高成长企业总数的93.9%。” 长城战略咨询专家介绍说,三大产业体系发展各具特色,未来产业高成长企业最多,最具发展活力;支柱产业成长最快,技术驱动效应明显;基础性新兴产业发展稳健,产业质量较好。这些分布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蕴含巨大新动能,将成为新经济的强力引擎。
3
抢抓关键领域启动强大引擎
打造“耳聪”产业,发展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情感交互等智能语音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发展“目明”产业,打造视觉感知、视觉算法、图像识别、图像搜索、跨媒体融合等机器视觉领域的软硬件产品;构建“心灵”产业,发展终端神经网络定制芯片、FPGA、AISC等智能计算芯片和量子计算芯片的设计研发、封装测试和激光传感、微透镜等物联网终端核心元器件,布局RISC-V架构的自主可控芯片IP核、专用操作系统等研发环节;谋划“手巧”产业,发展智能工业机器人(18.850, 0.51, 2.78%)、服务机器人、编程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完善“知行合一”产业,发展智慧教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金融、智能商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量子保密通信、移动互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智能安全等系统级安全产品服务,集聚完善数据采集、清洗、分析、交易等大数据服务,加快培育5G、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业态。
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依托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着力突破远距离高速率量子通信、量子存储、量子纠错、量子可扩充性等前沿基础核心技术,推进量子技术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软件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重点突破高可信软件验证、专用安全操作系统、自动化漏洞挖掘技术等技术,构建面向智能社会的自主可控软件与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体系;精准医疗技术领域,重点在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CAR-T、TCR-T、CAR-NK、生物影像等关键领域建立优势。
李军
★新闻延伸
“合肥新经济研究院”成立
1月22日,合肥高新区联合北京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成功举办了“合肥高新区新经济大会暨高成长企业发布会”。
会上,合肥新经济研究院揭牌,正式宣告了合肥高新区又新增一个新经济领域高端智库。
据了解,合肥新经济研究院将秉承“观念领先、战略制胜、创新增值”的宗旨,以全球视野洞察新经济发展新趋势、传播新理念,根植合肥高新区,立足合肥市,辐射安徽省,链接长三角,致力于“区域—产业—企业”三位一体的新经济研究与服务体系建设,为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合肥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安徽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合肥新经济发展基金启动
会上,由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发起成立的新经济发展基金正式启动,基金规模20亿,主要围绕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公共安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投资于规模和成长性较大的高新技术或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经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办公室审议通过的高新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加速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晨报讯近日,省政府印发《2019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下文简称《工作要点》),明确安徽省...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