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创新“最靓名片”
汇聚创新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4月24日上午,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隆重举行。
国际上最大数量比特光量子纠缠、国际上最长时间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魂芯二号A”高性能芯片、“高分五号”卫星3台大气环境探测载荷……一大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先后发布,展现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新进展,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现场发布了千项科技成果转化与融资项目,举行了江淮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上线仪式、省区域股权市场科技创新专板开板暨集中挂牌仪式、“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启动仪式、百项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签约。 787家首批科技创新专板企业实时观看开板仪式,并同步挂牌。百项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签约共计152项,台上10项、台下142项同时签约。
全景呈现科技创新成果
安徽创新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最南端,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创引擎”“创智慧”“创未来”三大主题场馆交织关联,全面体现创新馆“展示窗口、实用平台、先行示范”三大功能定位。
从空中俯瞰,三幢独立场馆独具一格,如同一块切开的大蛋糕。 “这种设计叫裂变,是想通过裂变的方式,让创新成果更多地转化为创新思想,更多地变成大众思想。 ”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袁程说。
同步辐射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走进安徽创新馆1号馆序厅,一个圆形、转动的亮丽展台上,展示着安徽省已建成和正谋划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模型。
从系列水冷磁体创造世界纪录,到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诞生,再到全世界最薄的玻璃在安徽诞生,圆形展台周围的不锈钢地板上,分别镌刻着近年来安徽的标志性科技成果。 “想不到安徽有这么多大科学装置,取得了这么多世界级原始创新成果,真是被震撼到了! ”合肥学院外语系学生连思曼感叹道。
序厅中庭核心区,“创新安徽”的大型光影屏,流光溢彩,科技感十足。地面的电子跑道上,空警-500预警机、空警-200预警机和即将首航的“合肥一号”,一字排开,如同正欲展翅高飞的雄鹰,彰显着安徽的创新活力。
安徽创新馆以实物为主角,辅以实物模型、艺术装置、数字沙盘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生动地阐述安徽创新发展的基因、创新发展的动力、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未来。
本次活动由合肥市政府、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当天,除开幕式以外,还举行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融资论坛、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路演、基金招商路演、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四场重磅活动。
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刊记者李丽娟文/图“对我而言,‘工匠’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研究新的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我很享受在实验室...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