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国是中国(安徽)第五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也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普外科副主任医师。2017年4月30日,他带领十五名医疗队队员奔赴南苏丹首都朱巴,开始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虽然在国内培训期间,他已经带领大家做足功课,心里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但是踏上这片贫瘠的土地的那一刻,他还是被这里的落后凄凉所震撼。
擦亮“中国援外医疗队”这块金字招牌
作为首都的朱巴,没有几条像样的马路,路边的草屋、铁棚房随处可见、垃圾到处都是……来到即将工作的地方——朱巴教学医院,他更是惊呆了,这个最好的医院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镇卫生院,路边随处可见病人做饭挖的坑,每天要到十点半才有电,病房拥挤、破落,随处躺着疟疾患者……看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深情地对大家说:国家信任我们,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对得起“中国援外医疗队”这块金字招牌。
在国内早已是资深普外科专家的他,为了尽快熟悉当地的诊疗流程、尽早开展临床工作,他经常和拍档席庆元医生跟着当地的年轻医生查房、下医嘱、上门诊、检查病人。也许是积极努力的态度使然,尽管条件很差,他第二周便用娴熟的手术技艺完美地完成一台急诊阑尾炎手术。
儿童节前夕,朱兴国队会提出慰问朱巴孤儿院的设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6月1日全队在朱兴国带领下,向孤儿院捐献了食品、药品以及文体用品。孤儿院院长感动地说:由于战乱,已经很久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了,你们的捐赠太及时了。由于此次捐赠在当地反响强烈,南苏丹国家电视台SSBC和最有影响力的纸媒JUBA MONITOR都做了专题报道。
以前由于医疗队没有自己的外科门诊,外科手术一直工作量不大,所以中国外科医生的影响力也很有限。朱兴国发现这一症结后,大胆向院方提出增设医疗队外科门诊的想法。并通过一次次的交谈、沟通,院方最终下文批准首次开设中国医生的外科门诊。
高规格完成一项项高难度手术
6月14日是国际献血日,作为中南友谊的使者——中国医疗队的队长朱兴国不顾自己弱小的身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浇筑着两国友谊的友好之花。殊不知他在献血前的两次体检都由于体重过轻被拒绝,正是由于他钢铁般的意志打动了工作人员,Juba monitor全程记录了这一感动时刻。
2017年6月底,麻醉科主任Felix的亲戚患了巨大腮腺肿瘤找到朱兴国,希望中国医生施手相助。朱兴国仔细查看病人后发现肿瘤来源于口腔,富含神经组织,属于口腔科疾病,且手术难度大。但当地口腔医生因技术水平有限拒绝了手术,怎么办?朱兴国和席庆元商量后决定:做!于是查资料、找视频、求助国内口腔科医生……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案,圆满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跨学科手术,也征服了当地医生的心。
除了管理医疗队日常工作、生活,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刊》主编。由于他和主创人员精心的组稿、修改、编辑、排版,6月初创刊号终于和大家见面,也结束了我国各支医疗队没有队刊的历史。出版前夕,南苏丹大使何向东、国家卫生计生委机关党委书记曾晟堂、安徽省卫计委援外办主任杜昌勇等领导分别发来贺词表示祝贺。
来到朱巴的三个月时间里,朱兴国十分重视医疗队日常工作学习与“巩固成果、扩大影响,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援外医疗队”的主题思想相结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CCTV-4和SSBC两大电视台各专题报道2次,5次被Juba monitors报道,在国内、南苏丹均产生较大影响。
朱兴国在南苏丹的每一天都很忙,很充实,也没有时间想家。对于家人,朱兴国总是很愧疚。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做了援外医生,你就要有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虽然只有三个月,我已经深深爱上这片热土。万里之外,请让我用爱来援助!”
费秦茹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28日,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安徽省2019年公安交管“放管服”10项便民新措施。新措施重点突...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