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歌唱晚
有些问题我们无需搞得太清楚,例如两栖动物青蛙何故又叫田鸡,蚂蚁在地下穴居却为何属昆虫类,蛇在什么时候交配。我们有必要去管它们的事吗?让它们待在自己的地盘上,让它们过安静的生活,让它们该叫唤就叫唤该遛达就遛达吧。这不仅不是同它们隔离,恰恰是融合,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尊重,是平等。我们没有权力消灭它们,正如我们之间没有权力互相消灭一样!
青蛙的生日未必是形成蝌蚪的那一天。今天是4月22日,我最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耳际的饱满和思想的负荷,对我来说今天就是青蛙的生日。依水而生,青蛙的声音就是水做的;从正午起天上有序和间断地飘着水,地上迤逦横淌着的也是,今天青蛙适得其时,适得其所——它们举行今年以来的首次集会。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只听到它们昭告天地之灵的密集而庞大的声音:我们来了,我们是生命的一种!它们的张狂让我不忍拂逆,其实我拂逆得了吗?是否这是青蛙成长的一个秘密:从傍晚到晚上八点它们是婴儿期,那声音又嫩又脆,嫩得好似初四五的新月;晚上十二点进入青春期,那声音有刚性,像三月青硬的麦苗;子夜之后,进入成年期,那声音带着嘶哑,却是那么的洪亮,与我们印象中往年的声音完全吻合了。一夜间青蛙奇迹似地完成了成长的过程,随着一阵阵雨的洒脱,一阵阵流水的奔涌,一阵阵青草的伸展。我第一次感触到了事物的细微变化。
我相信,每一地段,例如我经常接触的这万余平方米地带,青蛙有一个司令,它没有副手,也没有秘书。当它发出青铜般低沉而嘹亮的“呱—呱”声时,“咕—呱,咕—呱……”这地带所有的青蛙便次第直至潮水般叫起来。不知安徽、海南两地的同一种青蛙,发音有没有不同。我想青蛙肯定是有方言的,只是人类无法听出来,这就好比外星人听我们全人类的讲话声可能会觉得是相同的一样。应该说青蛙的声音是它们建有“文明”或“文化”的重要标志,虽然只有具备发声器官的雄性青蛙能叫,雌性的青蛙则缄口不语,但却给了我们它们整个的群体无不在放声高歌的印象。青蛙比我们所伺养的雄性高歌、雌性嘀咕的鸡类神奇!
废墟葳蕤
久雨的间隙,我翻过长江大堤,来到江与河的外滩,见到一座狭长而弯曲的村庄,但却是一座被遗弃的成为废墟的村庄。它处在河堤上,沿着河流一字排开,大概有一公里长。河有50米左右宽,河的彼岸是宽约60米、长约2公里的沙洲,沙洲的那面就是长江。沙洲有一处被规则地切开了约20米宽的大口子,使二水在此意外地相连。四野里除水之外,就是疯长着的天然植物,可谓芳草萋萋。不过这杂草的世界里也间杂着一小片又一小片的庄稼,而且,有些神奇的是,那一截四面环水的沙洲上也不例外,油菜、蚕豆、豌豆,凡是这个季节该有的作物都有。
沿水而居是上帝的部署,但有时人类也违背上帝的旨意而离开水。这是一片已放弃的居住之地,到处都有土垒的残垣断壁和破罐瓦铄,都被草掩没了,要走到边上才能发现。曾经宽敞过现在被草见缝插针逼得很窄的道路很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味,走下去总盼着前面能见到什么。我看到一处斜坡上,在一堆破损的渔网旁,用砂砖小心地支放着一只倒扣的木船,几乎被废油毡包得严严实实。不能判定这只船是进入了永远的休眠期,还是伺机待动。不多的树在草丛中犹如被放逐的将军,在众木中显出了高度。成为废墟的那时起,这块土地就开始隐藏秘密,谁也解不开了。除了河流本身的声音和它上面行驶的运石料船的马达声,这块土地没有声音发出,多么含蓄啊。天上漏下来淡黄色的斜阳,说不上是增强了还是淡化了四周的静。鸟适合在这块土地上畅游和寻觅,但我竟然没有见到一只鸟。满目葳蕤。江河流淌。四野高低错落而静寂,天籁无形而无声。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废墟亦遵循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原则。
这个地方我以前竟没有注意!看来我又增添了一个世界。
雷行大地
春天是否该有一种爆发性的动力呢?我这样想时,谷雨那天果然就打了雷。我看到春天的流水按照雷的指令和闪电的召引争先恐后而有条不紊地滚动。第一声雷竟然毫无预兆,当它到来时像一个势大力沉的凶讯,使再大无畏的人一瞬间都惊悚得噤若寒蝉。这是在夜里,我没能看到野外或街上的人四散奔逃的场面,但仍然可以感到世界的忙乱不堪。约莫三分钟后,第二声雷在闪电的开路下在我们的头顶炸开,虽然有了准备,但我们仍感震惊。之后的雷声因为有了前两声,就显得可忽略不计了。值得注意的是,前雷与后雷的间隔期,天上平缓地轰轰响着,好像谁在边走边摇拍着一只大洋铁瓶,又像一个一贯说话嗡声嗡气的人在对远方喊话。水与火,在碰撞中同时产生;声与电,在碰撞后同时出发,但声音比电光总要慢一拍。声音是意志的产物,而电光是物质的产物,声音是浮动之物,而电光是沉落之物。事实上雷之声消失了也就没有了,而雷之光暗下去却没有消失,它进入土地之中成为了土地的一部分。
雷电之后或雷电与雷电之间,云层开裂,大雨倾泄。“谷粒如雨”!
新闻推荐
晨报讯为确保参观秩序和观众安全,记者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了解到,该馆将于5月7日启用票务管理系统,实行免费不免票办法。...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