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取材于安徽省境内淮河的治理,漫长的历史和复杂的现实性给这个主题的写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我们从作品当中看到,为了充分呈现这种巨大的历史变迁,作者们走遍了皖北两淮广大地区,深入民间,实地走访了行洪区、蓄洪区、治淮机构和庄台村落,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的可贵资料。
而那些不同人物的口述故事,在作者的笔下细腻展开,则构成了作品真实性的基础。比如蒙洼蓄洪区的刘克义老人的故事,他们全家人那种默默奉献、默默付出的“蒙洼精神”,18万蒙洼人一次次默默搬迁,默默舍弃的过程,被作者非常细致、真实地描写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今天这种生态文明是如何来之不易。
淮河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不仅治理了危害巨大的水患,治理了长期困扰的污染,而且实现了人水和谐,实现了行洪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种非常了不起的壮举,在这么一个集中描写的报告文学中得以呈现。中华民族是凝聚力极强的民族,这种凝聚力也体现在治淮工程上。新中国70年来历次的治淮工程已经深深嵌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就是直接反映时代变迁,关注人民群众的命运,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是安徽文学界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礼物。
(刘方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婷)日前,省“四最”办印发《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对标我国和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围绕市场主体“痛点”...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