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涵在厨房中忙活。 图片来源 《长江日报》
万花筒
7月5日,暑假第一天。湖北武汉武昌区大东门。小学五年级、10岁的小男孩孙博涵就忙活开了。按计划,当天他计划拆洗家中的电风扇,还要买菜、洗菜、炒菜,负责一家人的晚餐。从下午5时开始,10岁的孙博涵和8岁的妹妹孙博雅默契配合,完成四道热菜和一道凉菜的全过程。
“哥哥比妈妈炒的还好吃”7月5日下午5时,孙博涵系起围裙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忙活。
当天的菜,都是由他和妹妹赶早市到附近菜场买的。
妹妹喜欢吃西红柿炒蛋,妈妈喜欢吃腰花炒洋葱,爸爸爱吃素菜,家里人的口味他都记得门儿清。豆角、丝瓜、黄瓜、西红柿、腰花摆满了灶台,孙博涵说要从素菜做起,荤菜可以放到最后一个,“不然凉了会腥”。
孙博涵开始迅速地刨丝瓜、拍蒜,同时“指挥”8岁的妹妹打下手,帮他摘豆角并嘱咐妹妹摘好了豆角可以泡在水里,这样炒起来比较水嫩。
开始切菜时,记者注意到,孙博涵是个“左撇子”,切菜、翻炒、端菜上桌,都是左手。孙博涵的妈妈张蕾说,家里人都叫他“左手大厨”。
一个小时时间,清炒丝瓜、炒豆角、凉皮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和爆炒腰花,从清洗到切配,从爆炒到上桌,全部由孙博涵和妹妹搭档完成,菜做好后,饭也熟了。
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此时也坐下来享用两个孩子烹饪的丰盛晚餐。“哥哥做的饭,比妈妈做的还要好吃!”妹妹孙博雅称赞说。
10岁已经能炒近20个菜
孙博涵的妈妈张蕾说,他们一家四口是安徽人,一年前来到武汉,在附近菜场有一个卖水果的摊位,以此营生。
平时和孩子爸爸起早贪黑进货、摆摊,比较辛苦。“好在两个孩子都十分懂事,平时还能帮着看摊子,认秤、算价、找钱都不在话下,还能应付讨价还价的顾客。”张蕾谈起一双儿女很是骄傲。
张蕾说,孙博涵是从8岁开始做菜的,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我生病了,起不来床,孩子爸爸看水果摊也非常忙碌,无暇回来做饭。”张蕾说,孩子便自告奋勇说要做一道安徽“家乡菜”——白菜炒馓子给她吃。
结果孩子第一次炒菜,就很成功,“当他把这个菜端到床前给我时,我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心里暖得不得了”。
得到妈妈称赞的孙博涵从此对烹饪的兴趣大增,并跟着妈妈学了不少菜式,目前已经能炒将近20个菜了。
孙博涵说,平时周末的时候他会下厨,让父母休息一下。到了暑假,他业余时间更多了,他会尽可能多的“操练厨艺”,照顾好妹妹,为父母分忧。
厨艺好,学习成绩也不赖
生活上如此独立,孙博涵在学习上也没让大人们操过心。孙博涵本学期数学考了99分、英语考了92分,在班上名列前茅。
孙博涵的班主任说,他的数学成绩特别突出,小脑瓜特别灵活,自信阳光,而且乐于帮助同学。他的书包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独立自理能力特别强。
除此之外,孙博涵还是运动达人,在学习之余,热衷锻炼身体。平时喜欢打篮球和练习武术。他带动妹妹一起学习武术,散打、双节棍和武术套路都不在话下。“学好武术,锻炼身体,保家卫国!”孙博涵骄傲地说。据《长江日报》
网友热评
“海瀚”:哈哈,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小资生活”:别人家的孩子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LieonChou”:我也是个好学生,做饭比较拿手。父母小时经常不在身边,我都是自己做饭,9岁就会做很多菜。现在上大学了,每次回到家,我妈看见我做菜,开心得不得了。
“秀娟”:这样的孩子,即动脑又会动手;这样的孩子,将来也差不了。应当让只一味让孩子假期上这班那班的家长学学了。
“小鸟爱吃草”:小暖男一枚。
“顺其自然”:未来的大厨。
“浔杨”:能文能武,宜室宜家。
“墨色”:以前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得力,现在是忙人家的孩子是个好帮手。
“橙子”:中国好哥哥!
“杰宝贝”:真羡慕人家的孩子这么能干学习好,希望我的儿子长大了也像这样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省文明委印发《关于命名第六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的通报》,淮南市曹伟、林逸当选第六届安徽省道德模范,黄薇、鲍志斌...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