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在这里,读懂安徽

来源:安徽日报 2019-08-15 07:16   https://www.yybnet.net/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境内外媒体记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发布会,进一步了解到安徽是好山好水的生态胜地、左右逢源的通衢要地、创新创业创造的养人福地,70年来安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江淮大地“旧貌换新颜”。

人民日报记者游仪——

“安徽情,山水清”

我今年初来过安徽,时间不长,但对安徽的自然风光印象深刻。没来前,只知安徽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三大名山,风光秀美,自成一派。带着期待,我奔赴的第一个采访点就是黄山新安江。蒙蒙细雨中,新安江烟波浩渺,徽派民居婉约古朴。皖南的生态,比我想象的更好!

说完皖南,再聊聊皖北。皖北人多,粮食也多,与绿色生态似乎搭不上关系。直到我去淮北采访,这一印象才被打破。这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城市,十年磨一剑,正积极寻求转型。道路干净、空气清新、屋舍俨然,不复过去灰尘漫天。从印象到感受,从旁观到深入,安徽利用自己的山水之富,走出了绿色之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华丽蝶变的安徽,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来定能打造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张莫——

“‘今天’的安徽不一样”

当记者多年,去安徽采访却并不多。最近一次采访也要追溯到几年前了,对安徽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黄梅戏、黄山、徽菜等方面。这次国新办举办的安徽专题新闻发布会,给我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安徽的机会。

通过这次发布会,我更具体地认识了安徽的“今天”。“今天”的安徽不一样:安徽建有多个创新示范区、创新基地和平台,“创新”已经成为安徽新的名片。安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道路,“绿色、环保”成为安徽新的名片。安徽也早已不是那个“传统农业大省”,在迈向“新兴工业大省”的道路上脚步愈发坚实。非常期待能有机会到安徽各地去探访,再去亲身感受安徽的魅力!祝愿安徽的发展越来越好!

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艾琳娜——

“想再去安徽多走走”

我去过安徽两次,一次是去九华山,一次是去黄山。我到黄山旅游时,正在下雨,云雾在山间翻滚,好似一幅动态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对这样的发展理念非常认可。安徽的环境优美,生态很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安徽做得很不错。安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深深吸引了我。今年我到黄山旅游时,还去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那里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和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古朴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流连忘返。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去安徽多走走、多看看,感受安徽的大美风光和文化魅力。

通过这次发布会,我了解到安徽在科技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出色。尤其在量子科技、新型平板显示等方面,安徽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前沿。安徽是创新的热土,非常期待安徽在科技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美好生活。

央视网记者刘亮——

“安徽把好水好山保护得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我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看,我觉得安徽把好水好山保护得很好,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而且有值得推广的有效经验。

去黄山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才真正体会“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之名的确“名不虚传”。顺着新安江顺流而下到千岛湖,才真正体会到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创举,不但造福上下游两省人民,也给全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财富和相关制度设计。包括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林长制在内,安徽推进绿色发展在全国率先作出的探索,对全国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中不难看出,安徽和安徽人都有一股子拼劲。愿在推进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安徽能涌现更多的“样板”、创造更多的经验。

光明日报记者王梦敏——

“对徽州文化印象最为深刻”

我到过安徽很多地方,对徽州文化印象最为深刻。之所以印象深刻,除了徽州文化本身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外,还有其背后所反映安徽省对历史保护文化建设的重视。这一点,我在位于合肥的安徽名人馆内得到了印证。

2018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安徽名人馆,参观了馆内的全部展厅。在这里领略到从远古、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800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的风采。除了安徽籍的名人外,还展出了在安徽留下重要足迹的人物。馆内人物采用蜡像制作,形象逼真,并运用电影艺术手法和声、光、电等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使名人风采形象熠熠生辉。整个展馆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给人印象极深。通过参观不仅让人民了解、认识了安徽,更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豪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刘乐——

“安徽的人才优势逐渐扩大”

黄山的奇山异水、合肥的美味小龙虾、浓香的高山茶叶、心醉的黄梅戏……这些都在我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记。大学同学、工作同事和身边的朋友,有很多安徽人,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勤劳、聪明、有韧劲。安徽人就像这个地方一样,默默无闻,不张扬,但总能给你惊喜。

人才是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发展得以持续的重要推力。历史上安徽多出能工巧匠,近代安徽的精英遍布全国各地。作为曾经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的人才正逐渐回流,传统的区位优势真正得到发挥,效果正愈加显现,人才优势逐渐扩大。当下,安徽的人才应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优势之一。聪明勤奋的安徽人,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自己的信心,用一个个成绩证明自己的决心。如何持续培养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是我比较关注和期待的。希望安徽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风格。

中国日报记者张洋菲——

“希望安徽发出更多科技强音”

近年来,安徽的科技发展成就明显增多。以前对安徽的印象就是农业大省、旅游大省、文化大省,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安徽正在崛起为一个科技大省、创新大省。

我比较关注科技领域,安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媒体人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再比如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三大科学装置,还有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这一系列在业内引起较大关注的事物都有安徽烙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祝安徽能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取得更多科技成果,发出更多科技“强音”。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邢宝华——

“让四海人才为安徽所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快速发展中的安徽,如何打造人才磁场广纳贤才,让四海人才为安徽所用,这是我关注的事情。

在此次新闻发布中,我们知道,安徽近年来大力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等,全省人才总量达800多万。但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的大背景下,安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撑。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安徽很多城市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展方面并不占优势。怎么办?有企业对于亟需引进的核心人才,给予股份激励和高薪;对于不愿意来当地发展的高技术人才,抱着开放的思维,在其居住所在地建研发中心或共同承接国家项目,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种招引人才的思路,特别是紧缺型人才的引进方面,不仅值得企业借鉴,也值得各级政府借鉴。

中国网记者唐靖初——

“对安徽刮目相看”

听了新闻发布,看了现场成就和重点产品展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安徽应该“刮目相看”。

去年此时,在一次会议上,科大讯飞负责人曾自信地对我说,在创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这方面,中国企业是走在前面的。今天,我又看到了安徽更多的创新成果: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展出的超薄触控电子玻璃,为曲面显示、可穿戴设备的研制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板原料基础;华米科技展示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一系列智能可穿戴产品,还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1号”……身边朋友经常提及的很多科技公司都来自安徽,很多网红科技产品都来源于安徽的创新,值得点赞。我们对于创新的诉求,就是让这些创新的产品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生活当中,希望看到安徽的科创之树硕果累累!

撰稿:本报记者 吴量亮 责编:张理想 吴华兵版式:常欢欢

新闻推荐

7月份安徽CPI同比涨幅继续收窄

星报讯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获悉,2019年7月份,安徽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三个月收窄...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在这里,读懂安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