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8年安徽第一辆载货汽车试制成功开始,汽车产业在安徽逐渐壮大,已发展为千亿级产业。为顺应全球趋势,安徽省汽车产业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当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省蓬勃发展,昨天在合肥市包河区举行的合肥市5G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更是描绘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美好蓝图。
推广新能源汽车超20万辆
1968年4月,安徽省第一辆载货汽车试制成功,第二年批量生产,安徽汽车产业从此驶入快速路。50多年来,安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成长为千亿级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全省整车累计出口超过100万辆,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2%,位居全国第一。
面对全球汽车发展趋势,安徽汽车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徽走在全国前列,使其成为安徽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产业之一。而省会合肥也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居全国前列。当前,合肥集聚了江淮等一批龙头企业,还引进培育了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上半年,合肥市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0.85万辆,约占全国的5.86%;全市建成400多座电动乘用车充电桩群,累计37000多座充电桩已投入使用。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继新能源汽车后,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制高点。为了打造安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策源地,推动合肥市传统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转型升级,8月22日,合肥市经信局与包河区政府联合召开了包河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暨合肥市5G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据了解,今年4月,合肥市政府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今年8月,合肥市启动建设的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运行线,也落户包河区塘西河公园。该线路全长4.4公里,由庐州大道-方兴大道-徽州大道-中山路顺时针形成闭环,建设工期预计两个月,工程主要涉及沿途红绿灯安装、5G基站建设等,计划年底前开通。届时,配备有安全员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沿环线开展测试。
包河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河区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基地,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中心区,已经聚集了江淮、安凯、北科天绘、巨一动力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产品包括整车、电机、电池、雷达等。未来,包河将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集聚平台和5G示范基地,而合肥也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打造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重要产业基地。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新华社厦门8月22日电(记者苏杰)在“暗网”上贩卖毒品,用比特币支付毒资。身在境外的“货主”通过国际物流通道把含有大麻的...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