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曾经,“大喇叭”是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它。9月2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意见,计划用3年多时间打造应急广播体系。消失不见的“大喇叭”,又将出现在乡村。
今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由于应急广播系统的提前预警,使得地震造成的损失大为减少。其中,农村广播村村响、户户通等手段,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国家应急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很有必要。
《意见》明确,安徽省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广播平台,配套完善乡镇、村适配平台,实现纵向与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和本级政府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通,加快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预警信息发布,提升全省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从时间表来看,2019年,安徽省将全面启动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各市将于年底前完成本辖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规划编制,明确工作推进计划;完成10%以上的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完成省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二期工程,其中包括无线分发平台和有线分发平台。
到2020年,安徽省将完成省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三期工程,完善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同步覆盖网。当年完成20%以上的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到2021年,建立省级应急广播融媒体制作播发平台,推进应急广播与各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当年完成30%以上的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 到2022年,初步完成本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分级负责、安全可靠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
在户外终端建设上,安徽省将实现农村行政村户外终端全覆盖,加强灾害易发区、人口密集区、救灾避难场所、公交车站、社区广场、重要经济目标及毗邻区、防空地下室、高速公路隧道等重点区域户外终端建设。按照要求,应急广播户外终端应支持两种以上的信号接收方式(须含调频广播),且具备强制唤醒功能,每个行政村至少配置一个具有不间断电源的多模终端。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罗敏)
新闻推荐
丰碑无语 行胜于言 记弋矶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陆志伟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他们有救济苍生的情怀,通达天地的智慧;他们救死扶伤,付出关怀,得到的却不一定都是赞美……...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