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但由于缺少健康运动习惯和时间、户外运动场地和设施不足等原因,儿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 拥

来源:安徽日报 2020-01-08 07:03   https://www.yybnet.net/

户外运动越少眼镜度数越高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户外活动越来越少,眼镜度数越来越高,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近日,合肥市民刘先生在拿到孩子的体检报告时向记者抱怨说。

因为自己高度近视,刘先生一直很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从孩子上小学时,他就坚持定期带孩子开展户外远足或其他活动。但随着孩子年级升高、学业加重,父子俩对户外运动越来越有心无力。“平时放学回家完成作业经常已到深夜,周末还要上补习班,原本每周一到两次的户外活动现在已成奢望。”刘先生无奈地说。

“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除了课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好之外,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体育活动的缺失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席玉宝表示。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仅为6.2%。此前,一项全球15个国家关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总量达标率为8.9%,低于全球达标率25%-40%。而一项对中、日、美三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也表明,我国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4%和美国62.8%的水平。

“人眼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全依赖于眼的调节作用。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时,视野在开放的环境,除了能够减轻缓解调节痉挛、调节疲劳之外,眼球还可以接受较多的自然光线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同时在户外瞳孔变小可以使成像更加清晰,这些都可能减缓近视的发展。”专家表示,近视眼中存在调节功能异常,特别是看近的时候近视眼的孩子存在调节滞后现象。

越是看近,看近时间越长,调节准确性越差,调节滞后越明显,在视网膜上造成的后离焦越明显,对近视的形成影响越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总是在室内的环境下更容易引发近视。

场地设施不足短板差距待补

“青少年经常去户外运动是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大军说,比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双眼以球为目标,不停地调节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使其放松和收缩;眼外肌也可以不断活动,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眼睛视敏度,消除眼睛疲劳,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打篮球、打乒乓球、跑步……近日,记者在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海棠花园校区看到,这里的孩子正在体育课上参加丰富多彩的锻炼活动。“学校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强健学生体魄。我们坚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两大操一小操’,即每天早上8点做早操,上午第三节课后做眼保健操,下午第一节课后进行大课间跑操,一二年级跳绳,三年级往返跑,四五六年级列方阵绕场跑。”教师喻巧月介绍,该校课内高质量开足体育课程,引入特色项目;课外借“三点半”项目“东风”,不断丰富学生的户外活动。

保质保量、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对防控学生近视很有帮助。然而喻巧月老师也坦言,不少老城区学校由于校园面积小、周边可视距离近等因素,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难以充分保障,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安徽省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

作为近视高发省份,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的内容,针对芜湖市城乡2831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校内体育锻炼时间在1到1.5小时的占8.4%,低于全国8.7%,校外体育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1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8%;有47.5%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锻炼场地太小太少,43.3%的学生表示学校体育锻炼的器材不够。仅有48%的班主任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比较支持,有21.3%不太关心。体育课被占用7次以上的达40.1%,高于全国的29.4%。

户外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不足问题,也制约了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据了解,安徽省先后出台《安徽省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实施方案》《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等文件,但由于历史欠账等原因,目前安徽省人均场地面积、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个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安徽省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学校,总体来看开放程度偏低。其中,体育场地部分开放的学校不到54%,全天开放的仅为9.56%,有36.54的学校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

做实阳光体育改善视力状况

“做好防控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作,我们将继续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贯通体育锻炼与近视防控。”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安徽省将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篮球、武术等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真正动起来”。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走出去、动起来,淮北市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着力打造以田径、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等项目为主的中小学生联赛。2019年,该市共举办比赛10余项,参与人数近5000人。淮北市制定了中小学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课余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田径运动等阳光体育活动;创新“体教结合”模式,采用市队校办等方式,在淮北一中开展足球和举重项目,在实验高中开展羽毛球和篮球项目,在开渠中学开展手球项目,青少年注册运动员达2300余名。该市还积极倡导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席玉宝认为,各地应加强统筹协调落实管理责任,研究制定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和场地设施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和场地设施建设工作的检查监督机制,采取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问责制度,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鼓励儿童青少年更多地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学校和家长有共同的责任。”安徽医科大学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伍晓艳表示,学校应当重视开好体育课,坚持开展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实行课间10分钟“清空教室”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家长可以和学校联合探索“结伴步行上学小组”行动,鼓励孩子“步行上学”,并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亲近阳光。

新闻推荐

全省多处 “冬打雷” 阜阳、亳州等地迎来今年第一场雪 本周安徽省持续阴雨天气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周梅)昨日一大早,风声、雨声和偶尔的雷鸣声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合肥市气象台1...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但由于缺少健康运动习惯和时间、户外运动场地和设施不足等原因,儿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 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