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CT结果被纳入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CT需求激增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2-16 16:52   https://www.yybnet.net/

 CT!……CT!……急需CT设备!

2月初,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CT影像结果被纳入湖北省临床诊断标准中,“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即为临床诊断病例。该方案一经发布,全国各省市医院CT扫描工作量激增,但伴随而来的,部分医院CT设备不足、缺少CT扫描技师、放射室易交叉感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我们放射科每天都是轮班倒,扫描完患者再看片子,平均工作时长都要10多个小时。”陈楠是安徽一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放射科技师,由于新订购的CT设备尚未到位,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患者仍需要前往原扫描室进行扫描,每次扫描后陈楠都需要进行终末消毒,工作量急剧增大。

与此同时,医疗企业CT设备订单量激增,许多企业春节期间仍继续生产,工人24小时轮班生产,目前仍是供不应求。在加速生产之余,部分企业也第一时间启动研发箱体式CT、远程诊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设备和技术助力抗疫。

CT扫描需求增大,企业设备订单激增

2月14日情人节,陈楠在医院持续工作了将近12个小时,为了避免穿脱防护服,晚饭也没来得及吃,直到晚上10点多回家。随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增加,陈楠等放射科医生的工作量也在与日俱增,从1月下旬开始,陈楠高强度的工作量已经持续超过20天。

“我们放射科属于辅助科室,很多人觉得我们不是抗疫一线,但实际上我们的危险性特别高,是要和患者直接接触。”陈楠说,自己所在的医院已经设置了发热门诊,但由于新订购的CT设备尚未到位,新冠肺炎收治病人仍需由护士带领前往放射科进行CT扫描。

每次在工作前,陈楠都需要穿上三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在扫描前,他要先进入扫描室进行病人摆位等操作,有些年纪大的病患,还需要动手协助病人进行摆位,“和病人的接触是无法避免的。”而在每次扫描后,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陈楠要对整个扫描室进行终末消毒,包括空气消毒、设备消毒,“我们科室几个人连轴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扫描、看片子。”陈楠说,时常会觉得身体无法负荷。

据他了解,目前安徽省多数医院都面临着和他们一样的情况,新建了发热门诊,却缺乏CT设备、扫描技师轮班倒,“有的医院就是开通了新冠肺炎病人专门通道,和普通病人分开,但还是会有交叉传染的风险,有的医院像我们一样在购买新设备,但工厂生产不过来。”

对此,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EO武少杰告诉澎湃新闻,以往春节期间都是医疗设备销售的淡季,但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各个医疗企业都接到了大量订单,确实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他介绍称,目前东软医疗已经向全国各地医院发货近百台CT设备,但仍有一百多个订单等待生产,其中大多数设备是用于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

“我们订单中很多都是三甲医院、传染病院,这些医院原本都配备了足够的CT放射室,但这次疫情爆发量大、患者也比较集中,很多医院都建立了专门的病区或发热门诊,原来配备的CT不能移动,也不能让普通病人和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共同使用,所以都急需新的CT设备。”武少杰说,由于订单紧急,公司已经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尽快缩短供货时间。

宁波的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也收到了大量CT设备订单,“我们从小年夜就开始组织生产,已经发往武汉地区48台设备,发往全国其他地区60多台,但还有很多订单在抓紧生产。”该公司总经理郭咏梅说,为了加快生产,公司已经多增加一条生产线,并实施两班倒。

医企紧急研发新设备,“黑科技”助攻抗疫

在快速生产之余,部分医疗设备企业也在启动研发应对当前疫情的CT设备和辅助技术。

据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T事业部副总裁胡玮介绍,在疫情发生后,公司在完成大量订单的同时,也第一时间启动了“方舱CT应急放射科”研发。“这是一台具备全智能工作流的天眼CT设备外加一种“箱体式”设计的CT扫描间,采用类似集装箱的快速拆装设计,到了疫区经过短暂的安装过程就可以立即使用。”

胡玮说,目前“方舱CT应急放射科”主要是针对方舱医院,“因为很多方舱医院都建立在临时的室外场地,没有现成的房间能够满足CT放射室的要求,这套CT放射科解决方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告诉澎湃新闻,该项目经过研发后,2月4日投入生产,第一套方舱CT已经捐赠给武汉国展中心的方舱医院,2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此外,联影医疗捐赠的另外9套“方舱CT应急放射科”也已经发往武汉,正在逐步搭建。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也同时启动研发了“箱体式CT”,武少杰告诉澎湃新闻,该产品被称为“雷神CT”,设计该产品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实现快速投入使用,支援疫区,“在这个与疫情比拼速度的关键时期,这个产品能实现无需安装、7日即可交付使用,大大缩短了生产和安装的时间。”目前,东软医疗研发的“雷神CT”已经正式交付“前线”。

除了研发“箱体式CT”,隔离操作、远程诊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也成为了研发的重点技术。胡玮说,目前联影的CT设备,包括“方舱CT应急放射科”,均已搭载了一套“天眼技术”,“以往进行CT扫描都需要医生进入扫描间进行患者摆位等操作,但依靠这个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和算法,让技师在操作室就能引导患者进行精准摆位和定位,能最大限度减少医生和患者的不必要接触,并确保扫描质量。”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也是医疗设备企业的研发重点,胡玮说,联影医疗子公司已经启动了针对新冠病毒的AI技术开发,“就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辅助诊断,比如利用高敏感性的检测算法,能够检测到微小、不明显的疑似病灶,助力医生对疑似病例进行有效筛查、甄别。不仅如此,针对确诊病患,人工智能还能够进行分级评估,获得“新冠肺炎严重指数”,对病人分诊提供帮助,同时给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供医生诊断参考。”胡玮介绍称,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研发出新冠肺炎辅助诊断软件,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已经正式上线。

东软医疗在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同时,也在进行“5G+云技术”的探索。武少杰说,“5G+云技术”是一种远程诊断技术,目前部分医院面临医护资源不足的情况,使用远程诊断技术,就可以将医疗资源不足医院的CT扫描结果,通过实时传输数据,实现远程诊断,“这样外省市的放射科医生不用前往一线,就可以协助进行CT诊断,大大减轻一线医护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

武少杰说,在这次疫情面前,医疗企业的研发人员都在加班加点进行新技术研发工作,“这次抗疫我感觉咱们国内的医疗设备企业确实成长很快,无论是响应速度、生产供货能力还是创新性,提升都非常快,大家在齐心协力地提供帮助,希望能共度难关。”(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回溯45个重点疫区的数据 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疫情?

距离1月23日武汉“封城”已经过去23天。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确诊病例数也从那天的574例上升至68584例,其中湖北的病...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CT结果被纳入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CT需求激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