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赴伊朗志愿专家团队顺利完成既定任务回国。作为志愿专家团成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王东升、李明在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及国内转乘后,于3月27日上午抵达合肥的定点隔离点休整。两位“80后”专家表示,12天的援伊经历让他们终身难忘、受益良多,这是一次志愿援助之旅,更是一次学习交流之旅,而感到骄傲自豪。”
两名“80后”专家援助伊朗战“疫”
中国红十字会赴伊朗志愿专家团队于2月29日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志愿专家团成员来自上海市红十字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外办,一开始并没有安徽专家。
3月14日凌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到中国红十字会紧急通知,要求增派人员参加援助伊朗志愿专家团队。医院主要领导立即商议,根据伊朗疫情防控需要,在报请中国科大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同意后,确定选派两位“80后”专家李明、王东升赴伊朗执行援助任务。
王东升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目前主要从事感染、慢阻肺及呼吸危重症相关专业领域研究。作为科研骨干,王东升参与了由魏海明教授和徐晓玲教授牵头开展的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工作。2月25日起,王东升作为专家组成员跟随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同柱一直在武汉14家定点医院开展该方案的推广和指导工作。前期临床探索性治疗数据显示,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在阻止新冠肺炎从轻型到重型,从重型到危重型进展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得到国家卫健委及中国红十字会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向全国推广。
李明是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学历,擅长肿瘤的个体化诊断和早期筛查,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安徽省检验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2009年、2011年,李明参与了甲流和禽流感的相关检测工作,在感染性疾病的核酸检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他多次向医院请战到一线工作。
3月15日凌晨,王东升、李明两人抵达德黑兰,开始了他们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成员援助伊朗防控新冠肺炎的工作。
分享“科大方案”贡献“安徽力量”
3月27日凌晨,中国红十字会赴伊朗志愿专家团队结束在伊工作,乘机由德黑兰回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伊朗期间,志愿专家团队与伊朗相关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沟通合作,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支持伊朗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效果,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和赞赏。
在领队带领下,志愿专家团队成员在新冠肺炎防控和治疗方案等方面与伊方专家代表积极沟通交流。其中,王东升、李明先后在德黑兰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伊朗最大的医院德黑兰医科大学附属霍梅尼医院,就单克隆抗体药物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的相关临床研究和在中国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情况向伊朗专家、同行进行介绍,分享中国在阻断炎症风暴治疗方面的治疗经验,并表示该方案现已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采用。伊朗专家对此表示赞同及认可,并向志愿专家团队介绍,伊朗已在霍梅尼医院开展托珠单抗相关临床研究,目前已开展50余例,进展良好。
根据统一安排,王东升、李明随团参与了中伊两国专家远程视频连线会议、中国捐赠物资验收、中国政府援助伊朗医疗物资交接仪式等工作,与伊朗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人员沟通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情况。“在3月16日召开的中伊两国专家视频连线会议上,在中方代表里,我见到了老师、中国科大附一院的徐晓玲教授和中国科大的魏海明教授。”王东升表示,“科大方案”得到国际认可,且已走出国门服务世界人民抗疫,他作为研究团队的一员,感到非常激动、自豪。
谈及这次援助伊朗抗疫,两位“80后”专家表示,12天的援伊经历让他们终身难忘、受益良多,这是一次志愿援助之旅,更是一次学习交流之旅,“疫情不分国界,能为伊朗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深感荣幸,更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方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叶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奥萍通讯员王换)3月26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安徽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复检和异议工作,保障...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