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既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鼓励返乡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创业,积极投身农村产业发展,对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常年在外务工的劳动力有1900多万,其中跨省区务工的有1400多万,在沪苏浙地区务工的约800多万。在此次疫情之后,如果能有10%左右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就会增加近百万人的乡村振兴主力军,这对于促进安徽省加速融入长三角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建议:
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社基层平台应密切跟踪疫情动态和返乡农民工流动情况。采取“不见面”网上服务以及预约分流、即办即走的服务方式,为辖区内返乡农民工精准开展就业指导,针对性提供就业失业登记、培训项目推荐、岗位信息推送、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等公共就业服务,鼓励引导因疫情滞留在乡的农民工本地就业创业。
挖掘本地就业岗位。人社部门应广泛收集本地用工信息,重点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岗位需求,充分挖掘当地产业园区、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带动就业潜力,促进暂时返岗困难的农民工本地就业。通过开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对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和贫困户予以托底安置。
优化招工服务方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将企业用工需求与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登记求职农民工信息进行精准匹配,跟踪指导符合条件人员求职应聘。要优化企业用工事项在线办理流程,建立求职招聘、就业登记、合同备案、参保缴费“一条龙”快速用工服务通道,满足和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开展线上职业培训。通过各类媒体及时推送线上培训相关链接,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引导农民工参加线上培训。依托中国职业培训在线、中国农技推广网等各类线上培训平台,开展在线培训和指导,免费开放课程。鼓励大专院校、社会机构提供急需、紧缺工种的培训课程。加强职业培训与岗位需求信息对接,鼓励企业依托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展网络招聘。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准入、融资贷款、税收减免、奖励扶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开展创业指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法律知识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由“就业一人、增收一户”向“创业一人、带动一群”转变,实现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营造创业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科学谋划一批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电商产业等产业项目,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交通、水电、生态环境、科教文卫等方面建设,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保障,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要加大宣传、树立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增强返乡农民工创业信心,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创新创业大潮。
实施疫情期间农民工创业项目专项扶持。各级政府在制定出台有关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工创业群体和创业项目的特殊性,对疫情期间农民工创业项目进行专项扶持。建议,对受疫情影响发生亏损的农民工创办市场主体发放创业补贴,对农民工创业园内投产企业给予房租补贴,帮助其渡过难关,实现稳定发展。
新闻推荐
智能生态无水公厕、GF二氧化氯发生器、智能无臭分类垃圾房……4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淮南现代产业园的安徽骏旌环保科...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