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也有地方标准?
安徽省正在征集意见!
本报消息 据安徽商报报道,疫情就餐,社会各界提倡公筷,但公筷是什么标准,大多数就餐市民并不清楚。记者5月13日获悉,《公筷公勺服务规范》安徽省地方标准(简称规范)正在征集意见。根据该规范,餐饮企业的公筷公勺不仅有具体标准,还有配置、服务规范。不过,虽然公筷制好处多,但省餐饮协会秘书长郑道贵称,公筷制推行起来有难度,后期等规范正式通过将有详细的细则配套实施。
【规范征集】
要有颜色、长度区分
记者注意到,根据该规范,公筷公勺被定义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桌用餐时,在同一器皿内取食菜品(冷菜、热菜、点心、主食、水果)不与口接触的筷子、勺子、刀叉等用餐工具。
规范要求,公筷公勺材质应符合国家规定,颜色需和私筷形成明显反差,易于辨别,颜色宜为白色、类白色或不锈钢色,可在筷头显著位置印烫“公筷”“公勺”“公用”等字样;此外,公筷长度应比私筷长3—5cm,筷头略尖细。公勺宜带有挂钩,可防止滑落至汤盆中,长度应不小于20cm,勺头长度不小于7cm,窄处不小于4.5cm。
公筷公勺该怎么配置?规范也对此做了要求。其要求餐饮饭店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应按“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的原则,在每道菜品(冷菜、热菜、点心、主食)餐盘上摆放一副公筷或一把公勺,或将公筷公勺置于餐盘右侧的筷勺架上;水果盘内配备叉子数量应不少于就餐人数。
应于餐前两小时内消毒
消费者在就餐过程中,餐饮企业如何服务公筷公勺?规范指出,服务员应在上菜的同时摆放公筷公勺并提醒顾客使用,并告知公筷公勺使用方法;就餐时如遇同类菜肴需合盘或换盘时,应使用公筷公勺;如遇就餐人员用错公筷公勺或放错位置造成污染,服务员应立即更换;撤盘时先撤公筷公勺,后撤菜盘;餐后剩余食品打包,应使用公筷公勺。
记者注意到,该规范还对提供公筷公勺的餐饮企业提出了消毒和宣传引导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公筷公勺应于餐前两小时内消毒,摆放在工作台专用存放区域,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消毒日期。
【专家说法】
后期会有细则配套实行
公筷推行起来容易吗?协会秘书长郑道贵解释,公筷制其实是分餐制的一种,而这是相对于合餐制来说的,合餐制最大的弊端是卫生问题,但公筷制、分餐制目前推行起来并不容易。
在郑德贵看来,公筷制、分餐制一样推行起来面临习惯、成本和技术3个方面障碍。尤其是成本方面的因素,让很多餐饮企业望而却步。因为一旦实行公筷制,餐饮企业后场的厨艺、餐具、原材料等其他成本相应提高;也对其服务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无形中提高了餐饮成本。
虽然困难重重,但公筷制却是科学的就餐方式。据其介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近期将举行专家论证,后期施行后会有更详细的细则配套。
(陶伟)
新闻推荐
净化居家庭院 拥抱健康生活 全国文明家庭热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见闻
■新华社记者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一个个小家庭干净优美的居家环境、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全社会的健康和谐。...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